中秋节来历和节日风俗_中秋节来历和节日风俗简单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中秋节来历和节日风俗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古诗、故事、诗歌有哪些?

2.中秋节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3.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4.中秋节的起源与习俗等地理知识

中秋节来历和节日风俗_中秋节来历和节日风俗简单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古诗、故事、诗歌有哪些?

       中秋节来历

       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

       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中秋节习俗

       1、月饼,每到中秋节,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联络。在节日当晚,一家人会围在香案前切月饼吃,每个人都要吃,这代表了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团员。?

       2、设香案,中秋季也是祭月的节日,人们会设香案,点上香,放上水果、月饼等,香案置于院落中,表达了对月亮的祭拜,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的敬仰。?

       3、赏月,这一天月亮很美,由古代文人骚客们发起,他们的诗句及作品促使这种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这一天一家人一起赏月那叫圆满,一个人漂泊在外赏月,会异常孤单。无论如何,这一天,我们都会情不自禁的看几眼月亮。

中秋节古诗、故事、诗词

       一、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最多情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三、最有想象力的中秋诗词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四、最具亲情的中秋诗词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五、最感伤的中秋诗词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六、最壮阔的中秋诗词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七、最有男儿气象的中秋诗词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八、最清冷的中秋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九、最寂寥的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最伤心的中秋诗词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中秋节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如下:

       一、由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中秋节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二、风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

       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

       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一、中秋节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先秦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发展到后来,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遂渐渐传到民间。

       2、源于农业生产

       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月饼说

       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衍生出中秋节庆。

       二、传说故事

       在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嫦娥奔月”无疑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了。

       这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

       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

扩展资料:

       “中秋节”自古有之,所以它也成了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绝佳题材:

       一、嫦娥

       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二、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三、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译文:

       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

       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百度百科-中秋节

中秋节的起源与习俗等地理知识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如下:

       1、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11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_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风俗

       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

       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3、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7、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8、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今天关于“中秋节来历和节日风俗”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