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00例_特殊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00例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00例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00例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6篇

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5篇

3.请提供几个博雅教育的案例

4.谁能帮忙找些心理学教育学的案例分析及答案啊 谢谢

5.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6.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5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00例_特殊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00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xx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xx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xx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 0。

        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师: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20xx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

        ⑶正、负数的读写法。

        说明:+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用+5、19和-3、-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

        3.教学例2

        ⑴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与,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绍相关的知识。

        说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⑵提问: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写数,反馈交流。

        小结:用8844和-155区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问:你能把我们刚才学过的这些数分分类吗?

        小结板书: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吗?是不是负数?为什么?结合例1和例2的理解0与正负数的关系?

        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1

        学生读数,在将相应的数填入圈里。

        反馈交流,教师:8是正数吗?0该写到哪个圈里?为什么?

        2. 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负数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

        1. 读一读。

        ⑴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2

        教学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判断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投影片若干

        板书设计:

        1/4=1÷4=0.25

        9/25=9÷25=0.36

        17/40=17÷40=0.425

        5/6=5÷6≈0.833

        3/14=3÷14≈0.214

        16/33=16÷33≈0.485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

        1、把下面几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10、39/100、1又51/1000

        2、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小数

        3、请同学们和老师比赛,判断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4、揭示课题:为什么老师判断的这么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

        二、合作探究(新授)

        1、尝试练习 提出问题

        出示例3 把1/4 17/40 5/6 3/14 16/33化成有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根据计算结果,板书

        根据结果,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

        根据分类,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本节课核心问题

        2、自愿分组 共同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自愿分组讨论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

        3、汇报交流 形成成果

        各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小结: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子无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并由学生分类。

        4=2X2

        25=5X5

        40=2X2X2X5

        6=2X3

        14=2X7

        33=3X11

        小结: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看教材怎样表述。

        4、评价提高 实现优化

        第2小组和第3小组的发现有矛盾么?

        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一定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三、巩固拓展

        出示练一练2

        同组同学互相出数,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四、全课总结

        略

        五、学生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4

        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与任务说明

        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②用网络图形构建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推导公式体系图,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③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任务说明:通过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复习,使学生能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汇总本组的观点。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本课的复习对象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他们能对具体要求有序地进行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再现。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渴望与他人进行网上交流和合作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学生兴趣很浓,但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欠缺,基于以上思考,我拟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为主,利用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②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在设计的网页上浏览复习内容,初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比较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从贴近学生实际的身边出发,通过形象的动画演示,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②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根据它们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并应用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策:

        ①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对策:

        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线测试。

        ③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的具体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5

        一、创设情景,生产问题。

        播放时钟滴答声,学生倾听。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这是钟表行走的声音。

        师:你真聪明,人们把这种声音比作时间的脚步声,同学们说像吗?(像)

        师:这匆匆忙忙的时间的脚步声,是谁发出的呢?

        生:秒针

        师:对啦,老师这里有一个钟表,钟面上有我们的两个老朋友。一个是时针爷爷,一个是分针哥哥,现在这个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吗?生:不能,因为它只有时针和分针,不完整。

        师:钟面上应该还有什么呢?生:秒针

        师:我们可以给秒针起个名字,叫什么呢?

        生:秒针妹妹(秒针弟弟)

        师:除了秒针妹妹(弟弟),钟面上还有什么呢?

        生:(数字、大格、小格)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表,这是什么钟表呢?(电子钟、电子表)师:谁会看电子表呢?生:XX时XX分XX秒。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时分秒(板书:时分秒)

        师:出示问题:

        1、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时针走一大格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时=60分

        师:原来啊,分针哥哥走60分,时针爷爷就走1时,同学们想不想去认识秒针妹妹呢?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秒的认识

        课件展示秒针走一小格。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秒钟

        课件展示秒针继续走动。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0秒、30秒……

        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

        2、教学秒和分的关系

        分组活动: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运动。

        课件展示,分针走以小格,秒针走一圈(60小格)小结:1分=60秒

        师:原来啊,原来啊,分针哥哥走1分,秒针弟弟就走60秒。有谁知道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多少呢。生: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3600秒。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

        出示:1时=3600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那么多的时间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些练习好么?

        出示课堂练习:

        1、做一做

        3时=()分

        4分=()秒120秒=()分

        60秒=()分

        2、比较大小

        9分○90秒

        4时○24分5时○500分

        140秒○2分

        3、在()里填上时、分、秒。

        (1)一个小学生每天午睡1()。

        (2)小芳吃饭大约用了25()。

        (3)脉搏跳10次大约用了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师:看来这些练习对同学们来说太容易了,你们愿意接受更艰巨的挑战吗?

        练习:帮助小猫调钟表

        体验1秒的价值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那么多的时间知识,并且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那么,有谁知道有关时间的名言呢?生:……

        配乐,课件出示时间名言,先让学生默读、感悟。再指名让学生配乐朗诵这些时间名言。

        师:听了同学们这么精彩的朗读时间名言,让老师心里产生了很多的感受。时间不会因为我们做任何事停下它的脚步,当我们听到“滴答“一声的时候,又1秒钟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同学们说,时间走的快不快啊?(快)时间走的真快呀,当人们说起时间的时候,总会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它,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

        出示“光阴似箭”“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学生朗读。

        师:这些词语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一秒,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一分一秒组成的,这样才有了一天、一个月、一年……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秒钟能做些什么吗?(想)老师也很想知道,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活动:1秒钟能做什么

        教师读秒,学生选做一些有意义的小活动

        1、60秒能做什么?

        2、10秒能做什么?师:1秒能做什么?

        生:……

        师:其实啊,1秒钟还能做很多很多事情,1秒钟也可能发生很多很多事情。

        课件展示1秒钟能做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师:日常生活中,1秒钟的价值是巨大的,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秒钟、用好每一秒钟。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生:……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具准备:

        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

        (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xx—20xx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

        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

        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

        3、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计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2、汇报。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解释与应用

        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维训练

        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作业布置

        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5篇

       你好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必须是通过预设、动态生成的,让学生自己感悟,进而启迪学生去自觉接受。

       下面,我想通过以下案例对练习设计提几点建议。 二、练习目标:

       通过练习,概念才能被理解建构,通过练习,知识才能被巩固内化。通过练习,技能才能熟练形成。数学练习课主要是以各种练习为主的教学活动。然而刻板重复的练习只能让学生越练越觉得厌烦枯燥,甚至产生负效应。怎样提高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更强的迫切性和更广泛的实际意义。首先我认为练习课的各种练习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突出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享受成功。 三、案例:

       例如:刚刚我们五年级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让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我安排以下练习: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function() { var impMonitorUrls = []; var clickMonitorUrls = []; function visitUrl(url) {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url; return img; } function visitAllUrls(urls) { for (var i = 0; i < urls.length; i++) { visitUrl(urls[i]); } } function addEventListener(node, event, func, useCapture) { node = node || document; useCapture = useCapture || false; if (node.addEventListener) {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 func, useCapture); } else { node.attachEvent('on' + event, func); } } function init() { var imgLin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g_link'); if (imgLink) { addEventListener(imgLink, 'click', function() { visitAllUrls(clickMonitorUrls); }, false); } } function req_imp12() { visitUrl("/impression/wenku_post_json?p=wpZAy1HThY-u5muAwq-5V4CXq8DQijGYerikYBHgBsxGeTjUZbeHJ5ryCwVB_hHC2XNE_dV1HpLfM50gVVlNpRVleBBX0hrVn2ypekzaADN6tWcUThQ5Y5jQQQUFqcOLAUw1kxPa1XKp6_g4r9Lzf_7eooQVhmofPQygwkXyIexfXBy7-t8n_y6IQgdi4ZZz-wASv8oMnprfWRv9bpQLQgNdPaD39jJ7fn1z2CVdIUBhxJdDn4BMjeoqqc7sDKHEbRJAA4uobWLJhjwJ_QzuQJx6RZDIlI3Ml9EeK-SeUG5NyZgk3cM_mHmNuwegW3WXR496scETt0S3-Bjb4GQsYTIr77hww4pJTjYGdhfeKYywzhUETDEigQoHp7Q65Z_Ts3vi-vhsT3bmEFU8RF2mw4ITT_JcvFoGLMU9-39K3o5Ke7_9Poc8btepfNt8zPVZX9TUCKsFIVUMwn4d-1eJ_rFDy28SHnJAj2qG6EtWwq3fxkr2sd0o20P7ybZSNCzEDEM6vW6Ms-esoWUKD_vVVIijH53J2-e2GaMXvkrX05ldOCcPakcOUMX75Wr679tIsuwIeL7y75Uzc7cUfSTzOTiVNk152x6oPKu0gM6_vO_GdlVJjOiqhkJiqAdXvgCk1vcsfnGC01mS8t7DqE78W5ue1gxtjmbXb8aGCw6numjUPbE9x_ndi1aH3W3kvshTjzFE7bSZAqK8EMqXIwcRSA==&price=0"); visitAllUrls(impMonitorUrls); init(); } if (window.attachEvent)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req_imp12); } else i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req_imp12, false); } }) (); .product { position: relative; } .adv-logo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1px; z-index: 100; } .ad-label { left: 1px; } .dsp-logo { right: 1px; }

       0.12÷0.3=( )÷3

       6.72÷0.28=( )÷28

       0.12÷0.03=( )÷3

       0.672÷0.28=( )÷28

       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由比较简单题目入手,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意识。

       2、设计一些除法计算题,先估算,再计算: 4.83÷0.7= 0.756÷1.8=

       先让学生估算商比1大还是比1小,再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和估算的比较,培养学生总结对这类计算题计算的方法,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3、紧接着安排两道改错题。让学生通过判断去加深对这类计算题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

       4、最后再让学生解决两道生活中实际问题和一道拓展思考题。 这样就比较周全的考虑到了深度、广度和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比较适当的难度、得当的坡度和恰当的密度。

       数学练习的设计由于数量较多,所以更要从形式上讲要灵活多变。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练习题以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可以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的目的。但形式的灵活多变只能从感官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刺激获得的反应只能是短暂的。

       因此要让学生长时间对学习保持持久注意。就必需让学生不断引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

       起认知冲突。那么设计的练习除了在形式上保持灵活多变外,更要让练习层层递进,加强练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把学生引入他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一个班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能力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安排层次渐进的练习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

       满意请采纳

请提供几个博雅教育的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1

        [教材简解]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2

        教学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_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2、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3、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

        生回答。

        4、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

        生回答。

        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的对称现象,请你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配有音乐。)

        6、它们美不美?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回答。

        7、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你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

        8、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师揭示“完全重合”,并板书。

        9、你能用双手表示“完全重合”吗?你能用一张卡纸表示“完全重合”吗?生做,师评价。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就是这张简单的纸,老师可以把它变成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你信吗?请

        看老师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大树、葫芦、小衣服等简单的对称图形。)

        2、你们想做吗?小手背后向前看,竖起耳朵仔细听,我们一起做一个爱心。(课件演示,教师用纸演示过程)

        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

        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

        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

        3、请同学们准备好你的学具剪一个爱心。

        生操作,师巡视。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

        5、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能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我们把这样的两边一

        样的对称叫做对称图形。

        6、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对称图形吗?

        生操作,师巡视。

        7、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

        8、打开你手中的对称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一条折痕。

        师:揭示“对称轴”,并出示课件解释对称轴:它通常是一条直直的虚线,并能向两端延长。请画出你手中的对称轴。

        9、仔细观察老师黑板的对称轴和你画出的对称轴,有什么区别吗?

        生回答,师指导:当对称轴在真实物体上时是画不出延长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画。而老师的作品是在纸上,所以能画出延长的部分。

        10、像这样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生回答。

        2、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课件出示)生拿出练习纸做题。

        3、连线。

        生回答。

        四、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1、这节课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首先观察了什么?生回答。

        2、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个显著特点: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并且能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对称轴。

        3、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对称的美,在课堂上也剪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你们的心情美不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来欣赏美丽的。(课件出示,并配有音乐。)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折→完全重合

        教学反思 :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通过不对称的眼镜和对称的眼镜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现象,再引入蜻蜓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发现对称轴,由此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用生活中的眼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现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对称的美和价值。

        二、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剪纸、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各种建筑等,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3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

        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生:比划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的了。师板书:两边一样

        师:这两幅中买一个可以吗?看来眼镜我得选一个对称的才行。感谢同学们,真会出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板书:对称

        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课件出示:外国国旗、脸谱、飞机?)

        师: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放风筝,看这两只风筝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左右一样,都有翅膀。追问:左右两边的翅膀长得怎样?

        师:再看下面几张图,它们有着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对称的,两边都一样。

        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的对称现象吗?教师里有吗?

        生:举例?

        师: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的形式出现,就是图形。我这里请来了几个图形,认一认,(衣服、树、葫芦、箭头、医院十字形符号。)

        师:请问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追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动手证明它们是对称的?可以动手折一折。

        师:衣服这个图形,谁来证明?(请生操作)

        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生:对折。)

        怎样对折的?(生:左右对折)

        然后你看到了图形的两边怎样了?

        (生:重合了,一样,不多不少。)

        是一部分重合还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

        师:我用这四个字表示你们对折后看到的。板书:完全重合

        示范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对折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

        师:下面再请4个同学用对折法,折一折这4个图形。依次说一说?。

        如:生1:我把

        生2:我把

        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对称的。

        小结:同学们真棒!像这些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数学上叫:“轴对称图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图形吗?(生: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紫金花形它是对称的吗?用对折法试一试。(生:示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对称的)

        三、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图形对折后,中间都留下了一条直直的折痕,这条折痕刚好

        把这个图形怎样了!(生:分成两边一样了)

        师:可以把它分成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着的两边一样了。我们也给这条折痕取一个数学名字:“对称轴”

        师:衣服的对称轴,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出来,画的时候,要超出图形的两端,这样就更容易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师依次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指出紫金花图没有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四、练习巩固

        1、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指一指

        2、找出轴对称图形,对的打“√”,错的打“×”。

        3、数字、字母、汉字也可以写成对称的。

        4、生活中的一些汽车,银行标志也是对称的。

        小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生:略)

        五、实践操作

        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出示课件)(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2、你能剪其他图形吗?如:松树、桃心、葫芦等。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四、课堂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张贴学生及及教师的剪纸作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4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四、比赛评委名单:

        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评分标准:

        见附表。

        兴国县洪门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5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拼6个图案需要几块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根据这句乘法口诀你能联想到哪个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谁能帮忙找些心理学教育学的案例分析及答案啊 谢谢

       天堂一般的西弗吉尼亚,蓝岭山脉,雪兰多阿河。那里的生活源泉远流长,比大树悠久,比高山年少,像微风一样生长。乡村路,带我回家,那是我的归属。西弗吉尼亚,母亲一样的山,乡村路,带我回家。)

       四年前的我,曾经听着这首歌曲来到了北大,毕业前火车站的分别,也是唱着这首歌,大家各奔前程。四年真是弹指一挥间,从刚进入校门那个农民的孩子,到毕业后,成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这种身份的改变,并没有让我忘记那种乡土的气息,尤其在美国更是如此。对家乡和土地的眷恋,是乡村音乐中一个传统和不衰的主题,它们一向把伐木工人、矿工、铁道工、务农,当作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他们认为那象征着美国人自我奋斗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美国,我说起我的家乡时,那些美国朋友简直是羡慕至极;他们知道我来自北大的时候,那种钦佩就成了一种赞美。北大原来和我的家乡都共有一种品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谈到这种品质,首先想到的是博雅塔,因为它是北大精神品质之图腾,也唯有他才有资格为我们做见证。

       百年的学校,风雨中书写着百年的历史,磨砺中洗尽那个铅字的牌匾,象征着一座精神家园的净土,一个学界的圣坛,一代青年才俊们的激情岁月,北大的广博与高雅,就这样沿袭着。

       北大的老师,我们惯称为先生,他们都有一颗如圣人的心,他们的知识如未名湖的一样平静而不张扬,中文系的先生们可以讲宇宙定律,法律系的先生可以做一场考古的演讲,经济学院的老师告诉你旅游的乐趣,化学系的先生写得一首首好诗歌,生物系的老先生可以和你一天天的下象棋,这就是我们敬仰的人。他们都有一个一样的家,用书装点着自己的家居,好漂亮,进入先生的家就象掉进了未名湖,用尽你的能力去吸收你能消化的知识。北大的老师在物质上都是穷的,如果用经济价值尺度来衡量他们,他们的付出和所得太不成比例了,但是其中的乐趣,育人的快乐,却是没有办法能够比拟的。在大学里听那些老先生们的演讲,你简直是太幸福了,他们用几十年积累的那些精华,全被你记在了笔记里,让你终身受益。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我真是求知若渴,汲取着各种知识,我的笔记本足足有八本,那真是一生的财富。记得季老先生演讲,学生们只给他留下一个平方那么大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是那么秩序井然的听着,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个只有一平方大小的老先生需要有的功力了吧!

       北大的学生是优秀的,北大学府里的男生与女生是很均衡的群体。因为有漂亮的女生也要帅气、才气十足的男生,有丑女也有丑男,我们在这个校园里自己而自然的调配。我总认为北大的男生是全国学府里素质最高的,因为那里的“风水”更适宜男人的生长。北大的男生比较细腻而且非常的彬彬有礼,他们比女生少有的高谈论阔,而是在激情的背后,有一股更大的责任,让他们来承载得更多,于是他们的缄默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风格。北大男生的不争不是示弱,也不是不屑一顾,而是期待着火山的爆发,找北大的男生是一种幸福,但有一个条件,必须能够走进他那广阔而深远的内心。北大的女生,才情是有的,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但是现在多了一种娇气,这种娇气是一种无病呻吟的痛苦。都说北大的女生高傲,我觉得还应该更高傲一些,女人天生就是高贵的,再加上智慧和语言,上帝给予女人真是一种美妙的事情,北大的女生如果少几分娇气,那简直是一种完美。

       蔡元培老校长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鲁迅说:“北大是常维新的”。这就是北大的一种状态:广博而包容,就如我们家的土地,种什么都会收什么,我喜欢那片土地,更喜欢北大。北大的老先生都有儒雅的风范,学生们也都是一流才俊,校园又是如此的美丽,清新的风不时的吹过,博雅塔的铃铛慢慢的响着,这种氛围,这种场景,怎不让我留恋。

       博雅塔是北大校园里唯一称得上高的建筑,它古朴而又厚重,衬托着未名湖的灵性,驻守着校园的宁静,灵听着前方的声音,远眺着北大的前程。因为有这塔,显得北大总是新的,总是年青的,总是积极追赶的,宝塔不倒,北大精魂不凋。

       我想踏向回乡的路,见到我的北大,见到我的家乡,见到我的父母。来吧,加入北大,如同回到你的家乡,那个地方空气清新,那个地方总是让你热泪盈眶,激情满怀。

       

参考资料:

.《回乡之路》之博雅精神

       改革鼓点声声,课改春风阵阵。在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学院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实验方案》和市教委、市教育学院的有关要求,制定《金鸡亭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树立课改新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组织实施,努力构建以思想道德为核心,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为保障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体系。

       一、转变观念,深入研究,全面完整实施课改试验方案

       课改实验工作一启动,我校成立了以郑训龙校长为组长的试验领导小组,下设课改办公室、学科指导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对我校课改实验验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实验进程中,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与广大教师共同研讨,不断探索,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l、传统教学观念与课改新理念的矛盾

       课程改革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有的教师在过去长期使用旧教材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娴熟的知识教学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面对新教材,在教学方法处理上,颇感不适应。《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这次课程教材改革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光强调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更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明确指出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理念的改变乃当务之急,重视对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先后组织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

       (1)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暑期和寒假通识培训,每位教师撰写一篇课改培训心得体会,可谓学有所得。教科室已把这些心得体会汇编成册。

       (2)做好校本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课改文件,利用星期三教师政治学习的时间观看暑期通识培训的部分光盘。

       (3)组织承担课改实验科目的老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深入理解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并要求每人每个月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和一篇个案。

       (4)校领导、有关处室主任和课改教师先后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专家报告会和创新研讨会。

       (5)学校购置许多的有关课改教学理论方面书籍和音像资料,加大设备投资力度,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

       (6)邀请市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易化做学术报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情况介绍》;市教科所所长谭南周做学术报告:《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的若干问题》;市教科所胡胜利做学术报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7)组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推广“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研讨模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以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课改实验责任心和紧迫感,能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逐步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和适应程度,为课改实验的实施和未来的滚动推进奠定必要的课改理论基础。

       2、教材内容多、学生活动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新旧教材比较,删去了一些旧内容,增加了现代化新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进程,活动多,凸显授课课时不足,这一矛盾成为课改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1)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同教师共同研讨《国家课程标准》,理解新教材的编写要求,鼓励课改教师用新理念、新方法大胆处理教材。在没有增加课时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各部分教学任务。

       (2)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多渠道利用教育资源。在教学硬件上,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已有的教室和3间理、化、生实验室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开通校园网和宽带网,拓宽教师和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

       (3)充分利用我校现有教学设备,鼓励教师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幻灯片、模型、教具,改进小实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科的案例调查法,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科的问题导学法,教师对新教材作增减处理、设计出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历史学科的活动与探究,是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有小组讨论、小游戏、故事会、小制作、看图分析、动动手等。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各学科教研组研究活动每周一次,定人主讲,逐单元逐节课讨论。

       (6)鼓励教师撰写课改总结,在校办刊物《教研之窗》交流探讨。

       3、基础知识教学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矛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针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对基础知识教学抓得比较紧,而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不够的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第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开展合作式学习,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第二,课后要给学生布置小实验、小制作、小调查、小观察,指导学生阅读,或上网查询与本学科相关的资料。第三,利用活动课给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发展史,并在科学方法上加以指导,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向学生开放,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第四,鼓励学生从社会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写出报告,教师给予指导。

       二、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全面解读验证新标准新教材

       2001年9月,我校史、地、生、体、音、美六个学科首先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其中历史科和生物科是厦门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学科基地校,2002年9月以后滚动推进到其他学科。我们认为,承担课改任务的老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是做好课改实验的关键。启动课改工作以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校级观摩研讨活动:课改观摩研讨;非课改科目“旧课新上”的观摩研讨;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常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

       通过观摩活动,广大教师对课改的理念及与课改理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各教研组认真评议的基础上,为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先后召开四次校级课改观摩研讨会。研讨会上,开课教师做了授课说明,各教研组代表做了点评并交流了对本学科课改工作的做法和思路。通过研讨,由点带面,使广大老师对课改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

       通过观摩活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结构和学生旧的学习方式,将教学的传统知识灌输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的过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我校全体老师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创造机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历史课堂教学通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练一练”、“手抄报”、“历史小论文”、“课堂小辩论”、“课堂讨论”、“专题辩论”、“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解放学生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使学生勤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生物科的案例调查法,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科的问题导学法,教师对新教材作增减处理、设计出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课改,推进学校教育科研进程

       1、 加强课题管理,建章立制。

       课题研究是突破课改重点及难点的重要途径。学校颁发《金鸡亭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金鸡亭中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及奖励条例》,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课改。鼓励教师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情感及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并积极申报校级和市级的科研课题。各教研组制定科研、课改工作计划,确定校级科研课题,初步形成校本课题和市级课题的科研网络,抓课题研究的落实,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材料,有阶段小结,形成市级和校级课题研究体系。校领导带头进行课题研究,真正做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

       2、 科研氛围浓厚,成果显著。

       (1)、 营造学校课题研究的氛围,教师普遍具有课题研究的意识,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面较广。教师中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科研人数达到100%,其中包括:市“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两个:郑训龙校长主持的《中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全校科任教师都参与;吴金忠书记主持的《陶行知“真人”教育与新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10人;市级首批课改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问题的研究》,课题成员4人;校级课改课题15个,课题成员50人。

       (2)、 初步形成以市级课题为龙头,校级课题为辅助的课题研究网络。

       实行课题分级管理,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与年度考核相结合。

       (3)、重视应用性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推广,课题研究有实

       效。已经出版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著《实践与探索》(郑训龙校长主编),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案例和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4)、校级科研刊物《教研之窗》创刊至今已编印58期,刊发本校教师教育科研研究文章500多篇,近百万字,与各校交流,效果良好

       (5)、先后编印《金鸡亭中学教育教学论文汇编》(四、五)、《金鸡亭中学“旧课新上”案例汇编》《金鸡亭中学课改心得体会》(一)、《金鸡亭中学素质教育案例选集》(一)、《金鸡亭中学首届陶研论文汇编》等。

       (6)、2001年9月启动课改实验以来,本校教师有60多篇课改论文或者案例在市级以上专业学会或者杂志上发表或者获奖。

       以课题研究和教育科研促进课程改革是我校课改实验的一个重要特色。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探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问题等,教师在教育科研及其应用研究中,不仅逐步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品位。

       3、办好《教研之窗》,形成特色。

       在郑校长的严格把关下,《教研之窗》先后编印了“初一年课改实验研讨专集”、“中学语文研讨专集”、“中学英语教学研讨专集”、“中学德育研讨专集”和“课改观摩课研讨专集”、“2002年课改阶段总结交流专集”、“课堂教学创新案例专集”等58期,刊发了刊发本校教师教育科研研究文章500多篇,近百万字,一篇篇文章汇聚了老师们勤于实践,勇于理论探索的心血和智慧,也凝聚了校领导关注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殷切期望。《教研之窗》成为倍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交流园地,对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档案管理,分门别类,全面规范课改档案专项管理要求

       档案管理是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我们建立了以下几种课改档案门类:上级课改实验的有关文件,校内课改实验的有关文件,课改实验通讯报道,课改心得体会及论文,个案分析,课件制作,教学录像和录音材料,课改学科教师业务档案,家校联系等等。市课改调研组认为,我校“档案材料很有特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学校把课改工作放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真正溶入学校的工作之中。档案材料翔实,规范有序。材料非常好、实在,是一种很好的建档方式。”

       五、组织选修课、活动课教学,探讨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l、在选修课安排上,根据实际开设了文学欣赏、演讲技巧、英语口语、数学竞赛、书法绘画欣赏、音乐欣赏、计算机教学等课程。

       2、在活动课安排上,开设了音乐合作与作品分析、电脑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环保教育、旅游地理、厦门历史变迁及人文景观水土人情等课程,要求全体学生参加,保证活动课有具体内容并就活动课的评价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六、探讨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我校在改革原有评价办法的基础上,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评价,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2)学生生活经验的评价,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提练和超越,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得出结论;(3)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体验喜悦、成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实验过程、调查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动手能力,学会合作。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如地理科让学生把认为优秀的作业、小制作、小论文、课前收集的材料等装入袋中,老师定期进行抽查和评定,使学生建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

       3、尝试建立课改学科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课改学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加大综合能力的评价,把学习态度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把平时课堂讨论发言、制作、实验、撰写小论文、制作手抄报、参观、调查活动、竞赛活动、阅读课外书籍等都列入评价的内容

       谢谢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阅读下面,评述其中班主任老师的德育观以及所才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班里进行“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的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又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老师的声音像是从地狱里发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的自谓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又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话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2.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6?1?6?1?6?1?6?1?6?1?6?1,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

       大家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同学们频频点头。

       请运用教育原理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

        3.刚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张红老师担任了初中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同一办公室的赵老师出于关心,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告张老师:“这个班的学生非常调皮,真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体罚学生固然不好,但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只有对他们凶一点,严格控制他们的言行,才能树立你的威信。否则,这个班就没法带了。”张老师似有所悟……。

        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赵老师的劝告进行分析。

       4.小强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问题,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母亲批评父亲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只沉迷于打麻将。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只会采取简单的打骂办法。父亲则指责母亲“心理变态”,以不切实际的目标来要求孩子,整天唠叨“我是为了你好”、“某某人比你更好”,对孩子管得过多过细,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教育学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6.光明学校本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无心上学,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学业成绩一直比较差。1994年,李校长到学校任职,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了以美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发展的改革方案。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课外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活动,成立了学校鼓乐队、合唱团、书法学社、美术社、工艺小组等各种艺术团体,定期开办艺术教育讲座,举办校园艺术节,及时展览和汇演艺术社团的创作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学校整个面貌也发生了变化,违法犯罪现象不再发生,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问题:(1)请运用美育功能原理分析光明学校的改革措施;

        (2)如果你是学校领导,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6?1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13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办及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4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5篇

       《中括号》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在六周的实习中,我上了两堂影响深刻的课,其中一堂就是中括号。中括号在我认为是一堂很简单的课,所以在上课前我很自信,可是当上下来后我发现问题很多,因为学生提的问题我一下子没法解释。本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加了中括号后的运算顺序,我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得出。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是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但这些符号到18世纪才广泛使用。

       案例描述片段一:循循善诱,引入新知

       师:在算术本上用递等式的形式计算360÷12+6×5(黑板上写着)。谁来黑板上算?

       生:我来。

       师:你是怎么算得呢?

       生1:先算360÷12,再算6×5,最后算加法。

       生2: 我有意见,先乘除后加减,所以360÷12和6×5可以一起先算。

       师:真棒!总结一句话是先乘除后加减,那么老师想先算加法怎么办呢?

       生:可以加一个小括号。

       师:哦!那加了小括号后你还会算吗?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360÷(12+6)×5(黑板上写着)

       生:会算,老师我来黑板上算。

       师:你来,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得嘛?

       生:我先算小括号里的12+6,然后算除法360÷18,最后算乘法。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如果老师想算完小括号后,先算乘法该怎么办呢?

       生:加中括号。

       师:以前学过中括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括号。

       片段二:思考讨论,探究新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算一算360÷(12+6)×5。

       生1: 360÷(12+6)×5 生2: 360÷(12+6)×5

        =360÷18×5 =360÷(18×5)

        =360÷90 =360÷90

        =4 =4

       师:看黑板上的两题,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吗?

       生:写下来的时候一个用中括号一个用小括号。

       师:那你们想想看,到底谁写得对呢?

       生1:加小括号的对,因为小括号要在中括号的基础上算得,中括号里如果没有小括号就错了,有中括号的话在中括号里一定会有小括号。

       生2:加中括号的对,因为小括号里的已经算完了,所以要算中括号里的,那么写下来的时候就是中括号了,不是小括号。

       (学生之间就开始不举手发言了,各自说各自的,开始争辩了)

       师:停!现在我们发现在写算式的规范上我们有了分歧,那老师可以告诉你写下来的时候应该用中括号而不是小括号,理由刚才的同学已经说了,是小括号里的算式已经算完了,接下来要算中括号里的算式了,所以要写中括号。

       生:老师,那中括号里的直接算出来,不要分布算不就不存在写中括号小括号了嘛,那样照样可以出答案的.

       师:你们也赞同他的意见吗?

       生1:赞同。

       生2:不赞同。

       师:你能说说你不赞同的理由吗?

       生:如果是不分部算的话,容易出错,所以做递等式最好是分部算得好。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为了少出错,我们在做的时候都要分部算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现在来一起看黑板上的三题,你发现者三题有什么不同点?

       生:他们的符号不同,一个加了小括号,一个加了中括号。

       师:那为什么老是要加上这些符号呢?

       生:因为要改变它们的计算顺序。

       师:第一个算式是先?

       生(全体):先乘除后加减。

       师:第二个算式是先?

       生(全体):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师:那谁你来说说加了中括号后的计算方法?

       生: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师:谁还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师:同桌之间说一说加了中括号的计算方法。

       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具准备:

        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

        (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04—20xx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

        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

        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

        3、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计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2、汇报。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解释与应用

        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维训练

        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作业布置

        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更多的收获。

        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仔细观察表二,你一定可以有新的发现、收获新的知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观察比较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

        《年月日》教学 教学反思

        两次教学《年月日》,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

        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严格把握好教学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教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

        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

        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学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反应较快的同学,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学。

        四、习题训练量不足

        要想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3

        教学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你们愿意吗?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师: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③组织学生讨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2)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4、5、6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第二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两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C、D、E三条路可走。提问: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图,自己用笔画一画。

        第三关: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2004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活动策略:教师请学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球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

        第四关: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画有四位小朋友的,提问: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活动策略:每个小组选出四位同学实际做一做。

        第五关:佳佳的密码箱。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佳佳的密码箱中的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左边有数字1、2、3,右边有数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她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在此题的基础上拓展: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右边的数字有5、6、7、8,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5、6、7、8、9,右边的数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四、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事先板书: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

        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

        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

        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呢?

        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一件上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

        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的情况,有没有,思考的角度和他们不一样的同学?

        (有,就让学生上来用连线法边说,边记录。)

        (没有)谁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呢?

        师:谁能一边说,一边用连线法表示出来?

        师:看懂了,举手,好,他是先确定,……虽然思考角度不同,但因为思考有序,也完整地得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早餐中的组合问题

        等贝贝穿好衣服,妈妈也为她准备好了丰富的早餐,(看练习纸),有哪几种饮料?哪几种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选法呢?你能刚学会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生尝试独立完成

        (2)反馈谁想上来说给同学们听?

        (3)评议

        师:他按照这样的方法选一选,连一连,你们赞同吗?大家都赞同的方法,肯定都是好方法,这种方法好在哪里呢?

        (他是先确定一杯饮料,与3种不同的饮料进行搭配,再确定一杯饮料,与不同的点心进行,这样,以此类推)

        师小结:因为思考有序,所以做到了不遗漏,不重复,而且速度很快。

        (4)会列式计算吗?每个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5)他是从饮料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有思考角度和他不同的吗?(能换个角度思考吗?)

        (4)取一张饮料图放在练习纸上

        师:如果再添1杯饮料,那有几种选法呢?

        师:这么快,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每种饮料都有3种搭配方法,所以4种饮料就有4×3=12种配方法。)

        师:啊,原来,用饮料的数量和点心的数量——生:相乘,就可以得到总的搭配数量。同学们学出点门道来了,那我来考考你们,再增加1种点心呢?如果有5种饮料,6种点心呢?

        3、3个数的排列问题

        吃好了早餐,就让我们和贝贝一起出发吧?他们先来到游乐园做个数字游戏,(课件出示)

        用手势告诉我,你认为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3位数?

        谁想的是正确的呢?(都认为是6个,有哪6个呢?)仍旧以同桌为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然后把你摆的数记下来。

        (1)同桌合作完成(2)交流(3)评议

        师: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有顺序吗?他是按怎样的顺序摆出来的呢?

        师小结:他是先确定百位上的数,然后剩下的2个数摆在十位和个位,然后交换十位和个位两个数的位置,就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数,以此类推,得到了6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当他在确定百位上的数的时候,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确定的?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确定呢?

        师:他是先确定百位上的数,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生(略)师:看着这6个数,你能列一个算式吗?说说想法。

        师小结:每个数摆在百位,都可以有两个不同的3位数,3个数,就有3×2=6个不同的三位数。

        4、拍照中的排列问题

        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数字游戏,可真有点累了,到开心屋去开心一下吧,这不,贝贝一家三口经过装扮,变成了这三兄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开心时刻,当然要拍照留念,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呢?为了方便记录,你们可以先给他们编编号。

        (1)生尝试独立完成(2)反馈

        5、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感受区别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和贝贝一起解决了生活当中的4个问题,这第1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衣服的搭配问题和顺序无关,数字的排列和顺序有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为什么开心?

        (四)完成课堂作业

        五、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所以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因为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上。

        本次教学内容安排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在例1中安排的是有关衣服的搭配问题,让学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动数字卡片找出不同的两位数的活动;在例2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照相时的不同站位的活动。

        由于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从而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

        如教学例1时,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好衣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几种穿法。接着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学生都用了连线的方法,所以我又简单地介绍了罗列法。之后把练习二十五中的早餐搭配问题做为了巩固练习,并且做了修改,增添了1种饮料,将横向摆放改为纵向摆放,以此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在学生顺利完成后,又了进行了加深,将饮料逐渐增加至5种,饮料逐渐增加至6种,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抽象为抽象思维,从连线法抽象为计算法。又如教学例2时,也是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看看用三个数字卡片一共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接下来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你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最后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不管是怎样的摆放、排列,只要做到有顺序的记录,就可以保证不重不漏。

        课程结束后,杨老师予以了细心的指点,在她的指点下,原本自己觉得混沌不开的地方,就豁然清晰了。

        1、课堂中没有完成课堂作业本,显然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存在问题,经杨老师点拨后顿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名,如新授要引导到位,但练习在放手让孩子完成后,略微指导就过,而我花了几乎与新授等同的时间,细究原因,还是老师的本位思想在作怪,没能充分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参要求,让学生初步理解例1与例2的区别,即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但由于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以致于没能让学生经过讨论而匆匆指名说说就收场了,所以很多学生其实是不理解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

        3、通过小组会议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圆与转化后的图形的联系。

        教具、学具:剪刀、,圆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图对比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新引旧、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平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

        5、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吗?

        6、(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7、那些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其核心问题是教育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势在必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案例一

        一、学生的情况:

        姓名:许爽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五年级(1)班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许爽同学今年十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

        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许爽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许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许爽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

        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许爽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许爽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案例二

        一、问题表现:

        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

        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他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渐地他的成绩也上升了,他的父亲对此一再在电话里表示对老师们付出的感谢;同时我更欣慰他在性格上的极大转变,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中,他为班级也为自己争得了荣誉,最终顺利升入高中。

        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案例三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 题记

        当今社会现状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一大批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被迫交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成为留守儿童。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心理、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使他们成为典型的弱势群体。作为农村教师,要尽可能地关注他们,走近他们的心灵,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结合真实的案例说一下我的做法。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一)

        一、问题表现:

        李某,男,13岁,七年级(5)班学生,父亲在外打工,母亲

        有精神病,他与母亲共同生活。上课发呆、厌学、不完成作业。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

        有一次,没完成作业,当我问及他的父母是否在家检查督促他的作业时,他突然沉默了,开始哭泣,通过他的表现,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不再追问。后来,联系家长不通。于是我通过侧面了解到的情况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有精神病,自理能力差,根本照顾不到他,他基本上是自己照看自己。

        我决定对他予以特别的关心与帮助。我经常找他聊,在接触中我发现,他其实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他学会了做许多家务劳动,动手能力非常强,而且特别勤快,抢着做他力所能及的活,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好,这些生活技能是其他同学远远未能及的,我把这些优点及时在班上进行了表扬,号召全班同学以他为榜样,多学习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在学习上,对他也特别关心,我经常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让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卫生委员,从而使他建立自信,不再自卑,厌学。通过这些活动,他的自信心倍增,融于了快乐的集体生活之中。

        猜你喜欢:

        1. 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2.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3.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的论文

        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5.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实践报告

       好了,今天关于“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00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00例”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