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课文

2.谁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从现在开始》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急!急!急!

3.《巨人的花园》教学解读

4.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案例的图书目录

5.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6.小学语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课文

        去年的树

        作者:[日] 新美南泽译者:孙幼军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提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06年10月28日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07年2月28日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1)、读懂估计: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读段

        *鸟儿从南方飞来后,发现去年枝繁叶茂的树不见了,于是,鸟儿追寻着树的踪迹,一步步寻访,当它终于找到被做成火柴的树时,火柴也即将燃尽。

        *树树根火柴灯火(划一划,你有能把书读薄的本领,真了不起)

        *小鸟不忘记对树的许诺,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读最后一段

        *这一只候鸟。读有关句子(你很会捕捉课文信息,真不简单)

        (2)、问题估计:

        *课文为什么取名为《去年的树》而不是《今年的树》或《小鸟和树》

        对策:比较《去年的树》与《今年的树》提问:今年还有树吗?

        比较《去年的树》与《小鸟与树》(板书后存疑)

        *为什么鸟儿还会对着灯火看了这么长,还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板书后存疑)

        *为什么要看了两次?

        3、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文稿):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 。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会来飞回来,却发现 。她四处寻访,问了 、 和 ,知道 。于是,鸟儿 。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问题很多,感受也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有那么多的收获。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也许你刚才的疑问能自然地得到解决,你的感受会越来越多。

        (三)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几次?(课件出示)

        大树

        树根

        小鸟 门先生

        小女孩

        1、(文稿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相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示意学生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他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他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他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

        (1)、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一组同桌读。听他们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舍不得、难过,难舍难分)

        (3)、请你邀请一位好朋友一起读读他们的对话,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4)、全班男女共读。

        过渡语: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相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文稿插入: 地找 (我们可以说小鸟历尽千辛找,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说她怎么找?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在寻找过程中,小鸟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朋友在哪儿呢?

        2、(文稿出示: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

        (1)、请自由读下面的三次对话,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学生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是,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门先生对发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是,要平淡、冷漠。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些。鸟儿的三次询问要一次比一次焦急。(找不到朋友,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呼唤她的朋友呢?

        (3)、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3、(文稿出示:两个?看?的句子)师:鸟儿在寻找朋友的一次次询问中,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在亮着时。

        (1)、(出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名学生交流。师小结: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文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小鸟?又看?了灯火一会儿,从第二个?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体会,鸟儿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学生交流体会,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感受的那样,这两个人?看?字虽然平淡、普通,却包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深情与留恋。(连读两个句子)

        (3)、有感情朗读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四)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文稿出示:)

        我想对小鸟说:? 。? 我想对大门说? 。?

        我想对火柴说:? 。? 我想对伐木人说:? 。?

        1、选一个,写下来。

        2、几分钟后,全班交流。

        (五)、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六)、余念

        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08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附:板书设计

        11 去年的树

        好朋友、约定、寻找

        鸟儿大树

        (守信、友情、环保、奉献)

        依依不舍、历尽艰辛、遵守诺言

谁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从现在开始》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急!急!急!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研活动总结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县教育局教研室、学校教育工作精神,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及“135教学模式”为契机,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改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继续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开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新局面。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1.定期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各年级备课组活动以“135教学模式”为指导,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确立“135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为专题研究目标,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2.进一步完善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倡导语文教师细读文本,深入浅出。

        3.努力上好每一节家常课。切实落实“135教学模式”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用心对待每一次作业:作业精设计,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作业细批改,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5.尽心辅导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好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以“135模式”为契机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进“135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6.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尝试课外作业阶梯式,让不同学生学有所获,具有作业批改的现代理念,包括建立学生的错题记录。

        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九月份

        1.9月5日,制定语文教研组计划。

        2.9月16日到_参加县语文教研组长会议,21日传达县语文教研室最新精神。

        3.9月6日、7日积极参与县教研员推门听课活动。___六位老师分别执教了《秋天的图画》《火烧云》《小苗和大树的对话》等家常课。

        4.9月7日下午,全体语文教师汇聚二楼会议室,认真聆听省特级教师___、县语文教研员___老师的点评。

        5.一年级新生在__四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论语》,于9月16日在我校举办衢州市一年级新生开蒙仪式,好评如潮,并在《衢州日报》上加以信息播报。

        6.9月22日、23日,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在二楼多媒体积极参与我县20__届毕业的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聆听了语文__老师执教的《母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陶罐和铁罐》《月光曲》《我要的是葫芦》《花钟》《鹿和狼的故事》六堂风格各异的语文阅读教学,并聆听了_市名师__老师的现场点评,再次明了“135模式”的阅读教学。

        7.9月28日,徐_四位老师代表我校语文教师参加县“阅读试题现场限时比赛”,3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等老师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配乐诗歌朗诵比赛,五六年级学生合作表演的诗歌朗诵《祖国颂》获县一等奖中的第一名。

        9.全体语文教师积极组织一至六年级学生参与__省“三行诗”征文比赛,送出参赛诗歌百余首。

        十月份

        1.同年级组教师推门听课.

        2.开展主题活动——“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设计包括:预习作业、课堂练习、课后提升,及时反馈)

        3.各年级组继续探讨学习“135教学模式”,年级组互相开课、观摩。

        4.10月9日县教研员再次推门听课活动,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聆听了__老师执教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和《幸福是什么》,对“135模式”的阅读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5.10月12日,郑_两位语文教研组长听新进教师___老师执教《一去二三里》,为其语文课堂进行把脉号诊。

        6.教导处安排期中语文教学工作大检查.

        十一月份

        1.11月1日,县语文教坛新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观摩了__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金色的脚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圆明园的毁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五节异彩纷呈的阅读教学,聆听了市名师__老师的专题点评。

        2.11月23日,教研组长程_再次听新教师__的阅读教学《雨点儿》,为其指点迷津。

        3.11月30日,校长展示课在我校举行,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聆听__、__校长的《长征》《去年的树》,深受启发。

        老师各拟了一份任教年级上册的试卷,参加县语文学科命题大赛。

        5.全体语文教师积极组织一至六年级学生参与常山“三行诗”征文比赛,送出参赛诗歌一百五十余首。

        十二月份

        1.12月1日,教研组长程_三进___的语文课堂,听她执教阅读教学《雨点儿》,指点其语文教学。

        2.12月5日,__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远程培训项目“专家在我身边”辅导活动在我校举行,教研组长__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习作观摩教学《句子王国》,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来自__的教育专家袁_与_县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面对面——了解教师们的实际需求、为教师们答疑解惑,倾听教师们的参训感言、总结改革成果。

        在活动中,袁_给四年级的小学生们上了一节写作课——《如何把“我爱读书”写具体》,用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语言来激发学生们在写作时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主动向老师请教了不少的问题。讲课结束后,袁志勇还对授课内容进行了点评,对现场参训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解答,并做了“语文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

        3.12月7日,新进教师__进行语文公开教学,执教《雨点儿》一文。

        4.12月11日,在杭州举行的“我爱祖国”全省故事大王的决赛中,我校六(_)班的___同学获少年组一等奖。

        5.各年级组教师制订复习计划。

        6.期末语文教学工作大检查。

        7.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及分析。

        8.教研组、备课组交流总结。

        一月份

        1.积极迎接期末考。

        2.以年级组为单位,布置寒假作业。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2

        本学期教研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常规管理。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一学期的教研活动,让我从中获益非浅,现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理论,以理论促实践

        教育理论好比我们教学中的指挥棒,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论做指导,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因此我非常注重了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在教研活动中,能依据计划安排,继续学习《科学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加强了理论方面的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理论方面充实了自己的头脑,为以后的教学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有时因为我们手中的资料有限,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一些理论方面的学习,这是值得以后改进的地方。

        二、注重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两位教师都上了一节公开课,同组老师参加点评,在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着重从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去进行点评。使授课老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使我抓住了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相关听课活动,以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尤其老师们在贯彻新课改理念方面做的非常到位,很是值得我学习,注意了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把课堂上得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快乐、高效。促使我克服了以前在这方面的不足,时刻注意把课堂变成快乐高效的课堂。切实解决了教学中的疑惑,给我们的教学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因为这真真正正地牵涉到了我们的教学,确实促进了科学教学的发展。

        三、加强教学研讨,以交流促发展

        能严格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继续做好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使我也能按照计划要求单元教学结束后以教学优势分析、薄弱环节分析、改进的目标与措施、教学过程中需改进的部分四方面,进行单元反思,尤其关于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认真地进行讨论、交流,从中选择更好的方法进行教学。让我在反思中发展,在发展中反思,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我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但是,在教研活动中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如部分理论知识与教师的现状不相符合,教师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指导教研活动方面我的能力还是有限,有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其它活动的冲突,有时教研活动不能如期开展,影响计划如期进行。希在今后的工作中教研水平能有所提高。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3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六年级三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多,学习的习惯也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较浓厚。本学期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尝试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大胆动脑、动手,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记责任感,发挥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二、 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完成任务的措施:

        1、 认真备好课、上好课。

        2、 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 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即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5、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大胆改革。

        6、改变评价方法,采用自己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或家长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4

        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并在教研室的领导下,琼中县小学数学区域教研第四小组积极开展片区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本小组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本区域组数学教师整体素质;更新数学教育观念,转变数学教育思想,树立“以研立教”的`思想意识;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八引七环教学法”教学模式;强化质量意识,注重数学课集体备课观课议课的研讨,重“有效教学课堂”研讨,以研促教,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组区域教研20xx年上半年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本区域小组共有来自三所小学的21名教师,上半年本小组共举行了四次活动,涉及教学常规、“八引七环教学法”学习;《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等内容。为使教研活动有序高效,达到预期目的,本学期的活动均先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好明确分工,然后发到各成员老师手中。四次片区教研活动分别在县一小、大丰学校、阳江学校、新进学校开展。

        1、20xx年3月23日,由张梦燕老师在县一小上了一节示范课: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 并组织老师制定区域教研活动计划;学习教学常规要求;学习琼中思源实验学校教研与新课改方式方法等。

        2、20xx年4月18日,由大丰学校的潘英葵老师上了一节研究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并进行评课活动。

        3、20xx年4月24日,由新进学校的马杰老师上了一节《解决问题》的研究课,并进行了课后研讨。

        4、20xx年5月10日,由阳江学校的林桂梅老师上了一节《长方形面积的估算》研究课,并进行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总结。

        在听课、评课和反思中,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从这有限的公开课中各有所悟。每次的评课活动都开得热火朝天,大家都能畅所欲言,真正感受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浓厚教学研讨氛围。

二、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的方向

        1、存在不足:由于各校情况各异,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困难,加之对一些具体组织工作考虑不够周全,活动开展略显困难(特别是交通问题)。

        2、今后工作方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开展网上教研。借助网络能放大教研的功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让更多的教师受益。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根据联片教研分布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微信群,尝试着开展网上教研活动。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5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一学期来,我们区青年教研小组在刘主任的带领下,各项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积极参加教研小组的每一次主题活动,活动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或听课记录。我也很感谢教研中心的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使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现就将几点收获总结如下:

        一、收获

        1、务实、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在实践与理论的交流中实实在在地展开,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专业修养的提升,更是促我成长的催进剂。让我在与同伴的研讨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聆听别人课堂教学的同时收获着自己的课堂,收获着应对棘手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收获着太多太多的真知灼见。

        2、愉快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次课堂教学后,我们都进行评课研讨。在研讨中,每位教师都能够从细微处发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教研中,老师们提出了练习题设计的难易程度、练习题量的多少,创设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课件的使用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注意技巧性……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大家的言论中被提炼出来,使我们畅所欲言的同时都能吸收他人的提问关键处,使我们听课、评课的水平再上一个高度。

        二、努力的方向

        1、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关注学生,与学生真诚的交流,从容对待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多实践

        在教学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日渐成熟时不忘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相辅相成。

        3、多学习优秀教师的方式、方法

        多充实自己的“小手段”,多汲取别人好的方式、方法。我准备了一套《走进名师课堂》,争取在下个学期读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身为人师,我需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质量而努力。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6

        20xx年4月6日在中心小学多媒体举行了数学示范课活动,我和中心小学的周老师执教示范课,全镇数学教师进行观摩研讨,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引领作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周老师是我镇成长最快的青年教师,教学思路新,刚刚参加过市级优质课评比,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加本次示范课执教活动,周老师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她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运算》一课,教学效果很好,博得教师们的认可。首先因为周老师的教学准备充分,对教材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周老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重点难点把握很好,难点的处理得当。其次得益于周老师的个人素质,她的板书精妙,语言清晰,评价艺术,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较好。再次因为周老师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周老师是非常善于学习的老师,她能学习吸收很多名师的教学方法为自己所用。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

        我执教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下册《笔算乘法》一课,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典型计算课型。学生已经学习掌握表内乘法、一位数乘多位数、多位数乘多位数的口算乘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我确定我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本节课的知识转化为老知识,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培养学生用竖式计算的能力。对教材的把握我是对比北师版、人教版和苏教版之后选定的,我选定了苏教版教材进行执教,我个人感到苏教版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更丰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的教学设计突出特点是注重知识的铺垫和数学转化思想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

        我的课前交流,从数学与智慧、数学与生活到数学课堂的行为,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沟通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联系,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我的数学热身设计,数学热身设计六道数学计算题,这些题目是对多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乘整十数的复习,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掌握更扎实,为新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铺垫。

        我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材内容相对我设计的内容要简单的多,教材只是对不进位笔算乘法进行教学,我的教学设计了进位的笔算乘法和笔算乘法的验算,这些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我的一点反思,在课前我没有进行试课,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了解的不够多,在进入课堂之后,发现学生实际水平和我的想象有很大的出入。给我的教训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所以要进行一个必要的前测,了解学生的现状,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教研室张主任主持教学研讨,教学研讨的程序安排了执教教师说课,然后是教学议课,在议课时充分发扬民主,把话语权还给教师,让教师说真话,说心中想说的话。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7

        一个学期匆匆而过,我校数学组根据学期初的计划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办学品位为目的,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就本学期工作做简要总结:

        一、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科研能力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师通过加强课标理论和业务学习,我们数学组在工作态度、学生作业、教师备课、参加组内教研活动方面、资料提交的完成情况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进步。教师育人的整体意识得到提高,变知识育人为文化育人,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这方面,教研组做到了三个引领:理念引领、思路引领、方法引领。主要措施是教研组牵头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听课,提高认识。教研组每次活动都有内容,有主题,每次都有主讲人、记录人。人人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都要当一次主讲人,教研组长做到每次活动早安排,早策划,起到了教研促进步的目的。

        二、常规考核,精细化管理提高成效

        每月学校定期检查教案、作业一次。教研组认真组织检查,杜绝了无视进度备课和上课,先上课后备课现象。教案具有实效,有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作业布置精心合理,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达到了作业练习的意义和目的。在学校的部署安排下,继续开展推门课、展示课、校级课等活动,突出新课标理念、以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设计为研究重点,进行“研、讲、评、议”一条龙教研活动,充分体现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严把“有效教学”关,打造优质课堂,把教研组建成名师成长的摇篮、教育科研的阵地、学科教学质量的保证。

        三、特色教研,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教研活动中大家积极发言,讨论激烈,对某一环节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主旨。对这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教师们都非常感兴趣,一致认为这样的活动形式有目的、有实效,能锻炼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也给大家搭建了一个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巨人的花园》教学解读

       《小学语文3上课件等多个文件》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s/1Q5yr2HDUP99DC8xeBohA4w

提取码:ruq6

       小学语文3上课件等多个文件|16.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生字笔顺+字词讲解视频|16.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生字笔顺+字词讲解视频30元|生字视频-8《去年的树》.mp4|生字视频-6《秋天的雨》.mp4|生字视频-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mp4|生字视频-4《古诗三首》.mp4|生字视频-2《花的学校》.mp4|生字视频-26.《灰雀》.mp4|生字视频-25《掌声》.mp4|生字视频-24《司马光》.mp4|生字视频-23《带刺的朋友》.mp4|生字视频-22《父亲、树林和鸟》.mp4|生字视频-21《大自然的声音》.mp4|生字视频-20《美丽的小兴安岭》.mp4

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案例的图书目录

       #建议教学本文时,不要查作者王尔德的生平。了解作者人生轨迹后,再读此文会有不合适的联想。#

        一、课标

        第二学段课标指出童话学习目标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童话文体备课

        童话: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

        童话文体特征:以儿童为阅读对象(适应儿童审美和阅读兴趣,儿童天性纯洁);以幻想为主要表现手法(人物、环境、情节都是幻想的产物);以故事为主要叙述内容。

        童话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童话设计要点:1.讲故事与感受童话语言与结构特点结合起来。

        2.童话故事的结构是可以模仿、迁移的。

        3.对故事的讲述进行结构化,不要把它与其他教学板块或意图割裂开。

        4.让学生就某个人物谈谈看法,是人物评述的简单做法,但是切忌不要贴标签。

        5.读写链接。读:由单篇引向整本书阅读,同一作家、同一主题。

        写:扩展新情节、重构故事。

        三、单元备课

        本单元单元目标: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

        本单元两篇超人体童话(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两篇拟人体童话(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巨人的花园》教学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对比)。《幸福是什么》重点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去年的树》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揭示的道理,感受故事情节的安排和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四次对话)。《小木偶的故事》重点的运用《去年的树》的学习方法自学。

        语言训练点安排:《巨人的花园》想象、对比

        《幸福是什么》分角色表演

        ? 《去年的树》朗读对话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故事

        结构:“三”次情节

        四、文本分析

        (一)与《自私的巨人》对比

        《巨人的花园》讲的是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他却不准孩子进入,花园寒冬降临。有天,由于孩童的来到,春天的美景又重现花园,触动了巨人的心,也让巨人不再自私。主旨是批判自私,宣扬分享才会带来快乐。

        课文节选自王尔德《自私的巨人》。相比较原文来说,课文窜改了一些情节。

        原文情节是“巨人不在,孩童在花园里玩耍;巨人回来,呵斥了孩子,赶走孩子后,花园枯萎;孩童归来,花草重生,巨人感动,准备欢迎孩子,孩子吓跑;一个小小男孩没走,春回花园,孩子们看到巨人温柔地对待小小男孩后纷纷归来;巨人晚年,揭示小小男孩是耶稣,巨人死去进了天堂”。原文除了宣扬分享的美好之外,更有宣扬耶稣基督能感化自私的人,信耶稣进天堂的观点,带有宗教色彩。

        课文情节在“巨人不在,孩童在花园里玩耍;巨人回来,呵斥了孩子,赶走孩子后,花园枯萎;孩童归来,花草重生,巨人再次呵斥孩子;只有个小男孩没走,小男孩用会说话的眼神凝视巨人后,巨人心里火辣辣了;发现小男孩能召回春天后,巨人幡然醒悟,开放花园;孩子们归来,巨人和孩子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比较看来,有三处大改动。一是孩子们第二次回花园的时候,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原文是感动,课文是再次呵斥。二是原文中小男孩是基督,课文中小男孩身份不明。三是结尾,原文巨人唯美的死去,课文是皆大欢喜。

        第二和第三处改动,一是考虑到宗教观问题。二是怕孩子们难以接受死亡的观念吧。第一处改动,是为了深入刻画巨人冷酷自私的形象。第一处改动,加上了对巨人的语言描写“滚出去”,全文凑出三处“滚出去”,深化了巨人“冷酷自私的形象”。

        (二)文本特点

        一是结构清晰:巨人外出,花园美丽;巨人回来,花园枯萎;巨人醒悟,春回花园。

        二是对比手法运用多。

        三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极其生动形象,有画面感。

        五、《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3.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明白快乐应该与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对比手法、人物形象语文风格鲜明)。

        教学过程:

        1.导入:识别童话文体

        出示童话人物,才童话名。

        点出本篇课文的是超人体童话。

        2.通读全文,理顺结构

        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词语: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

        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

        谁能读读这些词语?

        谁能结合课文用第一行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话?接下来,用第二行、第三行。

        谁能给这三位同学说的加个小标题,比如“巨人干什么”

        巨人外出、巨人回来、巨人醒悟。

        划分自然段。哪几段写的巨人外出?1-2巨人回来3-6、巨人醒悟7-11

        3.对比花园变化、巨人行为变化,感受巨人心理变化。

        (1)巨人回来前后,花园是什么样的?归来后又是什么样的呢?

        先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话说;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最后通过朗读表现这种情景)

        (2)巨人的行为变化

        巨人醒悟前是怎样的?怎么做的?说了什么话?(三次“滚出去”)

        你感觉到巨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吗?

        醒悟后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3)想象补白巨人的心理变化

        巨人回来了,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心里想“”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

        看到孩子们从墙洞钻进来,他想“”

        看到小男孩,他想“”补白此处巨人的想象,小男孩可能说什么。

        4.揭示主题

        引导学生对应看,巨人的变化和花园变化的对应关系。

        问“是什么让花园发生了变化?

        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5.推荐阅读

        王尔德童话《自私的巨人》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序

       导论

       第一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制订

       案例一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英语Its flower is big and white教学案例

       案例二准确的目标是教与学的基石

       ——语文《小猪问路》教学案例

       案例三分解目标环环相扣

       ——个别言语矫治教学案例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处理

       案例一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对“生命关怀”的追求

       ——评语文《再也不到这儿来玩了》课堂教学

       案例二万事开头难

       ——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案例三在活动中收获和成长

       ——学前活动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四读写结合积累语句学习表达

       ——语文《北京》教学案例孙骄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案例一让听障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能“说”会“悟

       ——心理辅导《面对挫折,怎么办》教学案例

       案例二读思探究识闰土

       ——语文《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案例三低年级语文句型教学初探

       ——语文《看图学句》教学案例

       案例四在活动中体验玩夹子的乐趣

       ——学前《玩夹子》教学案例

       第四节 教学语言的使用

       案例一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述训练

       ——数学教学案例

       案例二谈教学语言的使用

       ——语文《草原》教学案例

       案例三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数学教学案例

       第二章 课堂组织

       第一节 个别化教学

       案例一脑瘫儿童语言障碍训练的个案研究

       案例二提高唐氏综合征小D认数能力的个案研究

       案例三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语文《点心》教学案例

       第二节 情景式教学

       案例一情景兴趣切入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自助春游学统计》教学案例

       案例二用真实的实践来感受“科学是什么

       ——科学课教学案例

       案例三用情景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提高智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在网上定制电子贺卡》教学案例

       第三节 启发式教学

       案例一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案例

       案例二启发式教学的魅力

       ——语文《去年的树》教学案例

       案例三轻轻点击鼠标,点出学生的自信风向标

       ——信息技术《利用ACDSEE翻转》教学案例

       第三章 资源利用

       第一节 教(学)具的开发和利用

       案例一加强教(学)具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案例

       案例二看我“马”到成功

       ——语文《田忌赛马》教学案例

       案例三棒棒糖的妙用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案例四在活动中探究

       ——自然常识《温度的变化》教学案例

       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收集和运用

       案例一让教学语言成为听力障碍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

       ——语言教学案例

       案例二巧用课堂生成资源

       ——语文《看图学词学句》教学案例

       案例三动小手,学“本领”

       ——实践活动《粽子》教学案例

       案例四牛奶盒拼接的奥秘

       ——数学《拼接后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案例五实践活动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生活

       ——实践活动《学乘地铁》教学案例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案例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正确认识三角形

       ——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案例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聋校英语教学

       ——英语My family教学案例

       案例三有效利用网络构建智力障碍学生阅读教学新模式

       ——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案例

       案例四在信息高速公路中采撷计算机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网络地图,不会迷路》教学案例

       第四章 教学评价第一节 教学效果的评判

       案例一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课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教学案例

       案例二同事间的相互评课

       ——数学《认识序数l一5》教学案例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来判断教学的效果

       ——个别言语矫治《“小猫起床”诞生记》教学案例

       案例二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的即时评价

       ——美术《咏鹅》教学案例

       案例三目标取向的评价

       ……

       后记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需求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依据专家的教学理论,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针对老师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首先,我们在思想上明确什么是教学设计?

       一、如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要到达的驿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那么怎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呢?

       1. 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活动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般包括

       基础性目标,即核心的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和解决的障碍性知识。比如,语文课每课的字词,要求背诵的段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核心目标,即本节课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

       附属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与价值观或由本课知识所延伸出来的知识等属于附属性目标。

       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既包括教师对现成教材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的“重构”——加工、处理、改变以及增删、更换。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在良好的学科知识,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学习状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蕴含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设计一课教案,除了熟悉课标要求之外,还要围绕本课教学目标,以教材为抓手,优化教学内容,并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

       (一) 正确合宜的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之本。研读什么呢?研读文章主题思想,表达结构及重点字词句意思。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是教学中“教什么”的抓手,也是教师用好教材恰当选择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进行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呢?

       第一:恰当运用单元主题和阅读提示

       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就一课教一课,就一节教一节,往往忽视了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特点———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以“导读”的形式点明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并且在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前面也都有相关的阅读提示。

       单元导语部分既点明了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又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单元训练重点,既便于老师整体把握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又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做到教学单篇课文与单元主题相联系,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联系,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与教师课上指导(交流展示单元主题内容)相联系。

       所以,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要明确单元主题,同时要解读单元导语,明确导语的指向,需要将导语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来引读。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倡,在教学单元新课前要利用单元导语进行“单元导读”教学设计。“单元导读”设计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预习指导,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第二,可以满足学生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单课学习做准备。第三,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我们来看一位老师执教人教版四上四单元的“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这样的导读设计,是在明确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教材,把教材放到单元和学生认知中去研读,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为背景,既体现了单元主题和单元训练重点,又降低了教学难度,体现了知识间的链接。导读课导出了单元主题和学法,指出了精读课要紧紧围绕主题,从品词析句入手,突出学法指导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进而整体把握和理解全文,在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及感染。略读课则要从同一单元的精读课文中引出课文内容,要体现出“放手”,运用在精读课中习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这是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研读观,也体现了教材研读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恰当地运用单元主题和课前阅读提示,能够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有效利用课后思考练习题

       课后思考练习题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和汗水,它直接体现了编者意图,反映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有助于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和把握。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课后思考练习题,将每一道课后思考练习题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1.依托课后习题,引导自主感悟

       课后练习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又给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例如,《葡萄沟》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读读想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展开阅读感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口,边默读边思考。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广泛交流和教师点拨,充分体会到葡萄沟不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葡萄和葡萄干享誉盛名,而且当地老乡热情好客。这样围绕课后问题展开教学,既能使教学主线明晰、层层深入,又能在阅读交流中提纲挈领、凸显主题,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借助课后习题,落实语言训练

       许多课后习题的设计体现了文本的语言特色,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结合文本阅读进行语言训练,并细化指导,落实到位,定能深化文本内涵,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例如,《画家与牧童》课后的“读读写写”中有: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_______,就_____________。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个著名的大画家。当学生交流到“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趁机点拨文本中的“一……就……”写出了戴嵩的画很吸引人,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画家。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模仿说句子,尝试运用文本特有的“语言点”写句子。借助课后习题,切合文本进行实时语言练习,不仅能扎实指导好习题,更能使课文的阅读感悟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第三:深入适度的文本细读

       直面文本,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文本细读。教师直面文本,进行深入适度的文本细读,首先要把教材当成一个“文质兼美”的读本,静心沉入文本,入境体悟,与文中人物、与作者同悲同喜,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其次是在反复阅读和品味中,对文本的精彩语段、重点词句甚至是细小的标点细细咀嚼,并通过深入思考,读出每个空白处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旨,品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的情味理趣,获取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再次是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不局限于文本阅读,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获取更多信息,在广阔的背景资料中进行深层的思考与钻研,准确把握文本的深度和宽度。所以说研读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个性对话的过程。要以读者之心与作者对话,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教师之心与编者对话,思考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儿童之心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努力做到教者、作者、编者、学者四心相同,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要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入细致的文本细读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以读者之心与作者对话,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文,它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情谊”的思想。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太一致。教学中有学生谈到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也有学生会提出要“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感受和见解,那么,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来支撑,而不是相机拓展和展示有关破坏环境的资料,给学生渗透“保护环境”这的人文精神。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就会冲淡了童话的主题——“诺言和情谊”,脱离了文本的本意,也就泛化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学也就会避重就轻,失之偏颇。

       二是以教师之心与编者对话,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它是教师的教本,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教材中的文本,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本身就具有阅读价值——文章写了什么,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受到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而一旦这些文章被选用到语文教材中,它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除了保留原有的阅读价值,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文章是怎样写的。也就是文本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

       比如《慈母情深》中有一段话,跟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很不相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教师在解读这段话时,就要想想,作者为什么将“我的母亲”放在句子的后面,为什么要重复写三次?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反复研读课文,你就不难发现,这种“倒装”和“反复”的写法,强调的是母亲的背、脸以及眼睛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的变化,这样的描写就像特写镜头,就像**中的慢镜头,突出的是母亲的动作,对母亲为全家操劳的艰辛就有了更深的体验。文中还有类似的写法,“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通过理解“立刻”的连用,加深了对慈母情深的体悟。教师只有在研读教材时发掘“倒装”和“反复”这一表达方法的教学价值,教学中学生才有可能习得这种特殊的表达方法,也才能让学生在感知文本思想美的同时,又能领悟到文本表达的形式美,进而才能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体现了由学到悟、由悟向行迁移的学习过程。

       (二)使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教学目标给我们指明了要去目的地的方向,教学内容可以看作是我们要去目的地的具体路线,那么,教学方法就是我们在这条路线上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方向正确,路线清楚具体,要到达目的地,这就要涉及到我们选用哪个交通工具,也就是说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课文。

       我们来看三个老师处理“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中的一句话。抓“饱经风霜”这个语言训练点进行教学,一是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容易误解,二是这个成语能形象地反映出车夫的身份,进而帮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性的同情。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就不同。

       评:这两个教学细节,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教学价值——“饱经风霜”这个语言训练点,既体现了文本由言到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又体现了由意到言的融合,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饱经风霜”这个词背后我们看不到的意象。两个案例分别通过语言描述想象“饱经风霜”的画面和读写结合想象“饱经风霜”的画面,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通过品析言语表象,体悟“饱经风霜”这四个字背后的种种不能直白,但是必须去意会的东西——那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饱受煎熬的生活状况;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为谁俯首,为谁孺子牛呢?就是这些劳苦大众。鲁迅先生对处于社会最底层老百性的同情和关心,在学生在一次次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如细雨滋润般的熏陶和感染着学生,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也发自内心地领悟着和感动着,心灵也因为感动而变得丰盈了。这就是作者、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同生共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第一个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二个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

       (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第一个环节要紧扣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

       第二个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四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个环节: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该阶段要和第三阶段中的第(4)环节相吻合,要体现出顺接关系,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巩固梳理,迁移应用——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本阶段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个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个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

       3、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这是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

       以上阐述的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一般流程。这些教学步骤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各教学步骤常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情的差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四个步骤不是刻板的公式或机械的流程,而只是基本的教学思路。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文而异,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最佳的流程,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四)板书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这样形容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即教给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第二境界:授之以渔,即教给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第三境界:悟其渔识,即能够引领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思想。因此,教学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更要悟其渔识,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创新人才。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题材的文章,作者主要讲述了小鸟大树成为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再见,结果大树被砍,送到工厂里做成木材,又被切成木条做成火柴,最后用来点燃了煤油灯,小鸟为了履行约定,便对着灯光唱歌的故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体会小鸟的内心情感变化。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传达的现实教育意义。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分角色朗读);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设问引出课文题目,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人种过树”,或者“有没有人养过鸟”,或者问大家“大树和小鸟有着怎样的关系”来引出本篇文章,接着同学们的回答,可以对话同学:大家眼中的大树和小鸟原来是这个样子,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中的小鸟和大树又是怎样的,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板书标题

        (二)通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由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把不会的生字词挑出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问。

        2.由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把不认识的生字词注音并加强记忆。

        3.老师板书文章中的重点生字词,带学生朗读。

        明确:冷、离、等、剩、斧、砍、谷等。板书:冷、剩、斧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小鸟的情感变化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完之后谈谈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大树听,但是冬天鸟要飞回南方过冬去,鸟答应了大树,等明年回来时还要唱歌给大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飞回来找大树的时候,大树却不见了。鸟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为了履行约定,面对着由朋友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2.这个故事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

        明确:这个故事中一共有5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小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

        小鸟和大树是最先出现的,小鸟给树唱歌,并且在临别之际约定来年再唱歌。板书:大树

        然后是小鸟和树根又出现了,小鸟第二年回来之后只看见了树根,大树却不见了,于是小鸟向树根询问大树的下落。

        小鸟和门先生也一起出现了,鸟按照树根的指示找到了山谷的工厂里,在工厂里,它遇见了门先生,门先生又告诉它大树被做成了火柴运到了村子里。板书:树根、门先生

        最后是小鸟和小姑娘一起出现了,小姑娘告诉小鸟,大树做成的火柴点亮了煤油灯。板书:小姑娘

        以上就是文中人物出现的场景。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鸟以及其他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以及小鸟在面对每个人时不同的心理变化。

        明确:小鸟和大树在一起时是开心快乐的;在大树被砍,小鸟去找寻大树的踪影过程中,小鸟是焦急,急迫的;在最后得知大树变成了火柴点燃煤油灯之后,小鸟是伤心难过的。板书:开心快乐;焦急、急迫;伤心难过

        4.由同学们自主发言,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无私奉献。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可以的。

        (四)拓展延伸

        1.在班级内找人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各个角色的语气,可以让同学们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2.让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都在想些什么,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五)小结作业

        1.让同学们课下练习课后生字词。

        2.把这个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并且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话题材的课文,文章浅显生动,富于幻想和夸张,将物拟人化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本文着重赞扬了鸟儿和树之间珍贵的友谊,以及小鸟信守承诺的品质。本堂课从文章的对话出发,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诵与朗读之中,体会人物的情感以及文章的教育意义。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感受课文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信守承诺的良好品质,体会人和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趣味以及体会鸟与树的友谊。

        难点

        感受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体会鸟儿对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时,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讲一讲他们熟悉或喜欢的童话故事,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故事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一两个即可)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①写了一只鸟儿为了实现自己去年的诺言,去寻找好朋友“树”并为它歌唱的事情。②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树与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天天为树唱歌;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鸟儿离开树到南方过冬,答应明年春天继续为树唱歌;第三部分(第5~17自然段)写鸟儿飞回时不见树的踪影,四处寻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这篇童话一共有几次对话?怎样通过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的?(小组讨论)

        明确:共出现四次对话。第一次对话,鸟与树,约定明年春天相见时鸟再唱歌给树听,第二次对话是鸟与树根,鸟向树根询问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根告诉鸟“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了,拉到山谷里去了”。第三次对话是鸟向门打听树的去处,门先生告诉她树根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卖到村子里去了。第四次对话是鸟与小姑娘打听火柴的下落,小姑娘告诉她“火柴已经用光了”,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灯光。这四次对话,分别就是本篇童话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在小鸟与大门的对话中出现了哪些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运用了“切、做、运、卖”四个动词描述了树的动向。表达了作者对树变成火柴的不幸遭遇的惋惜之情,体现出一种感伤。

        3.“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和“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两个句中出现了两个“看”字,请谈一谈你对两个“看”字的理解。

        明确:前一句中的“看”字,是鸟儿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鸟儿心中在想,树啊,我终于找到你了,我的朋友,让我来为你唱歌吧。后一句中的“看”字,是鸟儿实现了诺言,鸟儿心中在想,朋友啊,你听见我给你唱的歌了吗?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给你唱歌了。体现鸟儿无尽感伤。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鸟儿飞走后会想些什么呢?尽情畅所欲言吧!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要向课文中的鸟儿一样,珍惜友谊,信守诺言。

        (六)课后作业

        写作练习: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想对鸟儿说什么,请写下来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童话,在教学时应该更多的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来,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应该让同学们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鸟儿四处寻找树的艰辛,进而理解鸟儿与树的感情真挚,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应该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好了,关于“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