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_《虞美人》李煜古诗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虞美人》李煜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虞美人》李煜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2.李煜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

3.《虞美人》词 和《春江花月夜》词 分别是什么?

4.李煜《虞美人》全诗

5.《虞美人》这首古诗的意思?

6.李煜的虞美人的赏析

《虞美人》李煜_《虞美人》李煜古诗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李煜的《虞美人》的全诗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的创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李煜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前三句为首,末一句为尾。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更是让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国之叹感慨之悲,但是仔细的分析李煜所思所念,却尽是当年避居江南割据一方之时的奢靡享乐,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一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艺上的天赋,怕是可与刘禅比肩了。

       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最高理念。文为什么一定要“载道”呢?艺术的历史远比政治要早,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达情感,说艺术出现是为政治服务那完全是狡辩。艺术的作用应该是表达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现代表着人性丑恶的政治,如果要在艺术中强加上沉重的主题,这“艺术”已不是艺术,而已沦为了丑陋的工具。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与天下争,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作者慨叹时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闪烁,人间欢笑何多。离开金陵(南京)来到汴京(河南开封),昔日贵为一国之君,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共有的一轮明月,思念故都。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他乡与故乡,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故国只能回映在汴京的月面中。“举首见日,不见长安”和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辉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冰冷的图画啊!作者回想故国的宫殿,却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凭记忆来诠释,这样的痛楚,不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只是独属于李煜的满目伤怀,下阕主要写对故国的追思和亡国的苦愁。“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古诗词中有许多慨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但都不如此句。“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更不是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周星驰那叫俗文化,像可乐一样只有那么一股子气,后来啥也没有。苏轼此时“故国神游”“雄姿英发”,这一江之水也充满豪气。李清照是个妇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绝佳。“春水 ”带点花瓣,有形有声有色,把“愁”字立体化了。一个“向东流”,最近的联想是《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向东流”含义更深了,东流之水可理解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会成“眼泪汇入长江”之意,可谓“千古一愁”。?

       这首词里看不出比较猛烈的反抗意识,没有“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卷土重来未可知”,只有那种沉郁的哀思。人言“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这样自怨自艾的哀愁,一下子惹恼了宋太宗,招致杀身之祸,李煜这首词的感染力可见一般。

《虞美人》词 和《春江花月夜》词 分别是什么?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李煜《虞美人》全诗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江花月夜

       [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虞美人》这首古诗的意思?

       “独自莫凭栏”不是出自《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的虞美人的赏析

       意思是: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

       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

       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

       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

       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主,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足够让他从容享受年复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并且他的这种物质享受还能通过他天才般的艺术修养,转化成最动人的文字。

扩展资料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百度百科-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好了,今天关于“《虞美人》李煜”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虞美人》李煜”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