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1.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几分之一教案

3.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数学教案

4.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5.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教案

6.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范文模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2。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个比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注意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1) 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2) 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3) 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 (画图、写汉字都可以 )

        生:黑板板演,并简单介绍

        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办法都很好。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 的具体含义

        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 呢?(切)

        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

        师:为什么对折?

        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不说对称)

        (贴半个苹果图)

        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二分之一。

        说一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

        师:那另一半苹果呢?

        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为什么?

        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两份 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小声说说。

        2、再找人说说二分之一的涵义

        3、师:我们刚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得到它的 二分之一吗?要求: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

        师:(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生说:怎么折的?怎么得到了长方形的 二分之一?

        指板书说:你们看这些长方形的大小不同,折法也不同,这里还有苹果,为什么其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用 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师: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苹果还是一个长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

        4、验证比萨饼:为什么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5、理解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圆课件)

        6、理解形状不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正方形课件)

        7、判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三、在探索体验中理解认识其它分数并写出分数

        1、我们一起研究了二分之一 ,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三分之一 。

        出示课件: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边说边写先写分数线,在写分的分数分母,最后写取的份数分子。

        2、现在静静地想想: 里面的“3”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分数中间的横线,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同桌讨论)3表示的平均分成3份,它叫分母,1表示的是这3份中的一份,它叫分子,中间的横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它叫做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3、书空:用手在桌子上写写三分之一

        4、你能不能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用阴影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看看谁的方法多?

        师:(收集不同的作品黑板展示)有反馈,谁是这样折的?统计

        师:都能用四分之一 表示吗?(个别要验证,较难、没有折出来的老师出示一个)

        师: 你们真棒,一张正方形的纸,有这么多不同的折法都得到了它的 四分之一。

        5、其实,除了图形中有分数,在我们身边也到处都有。例如:咱们班有36人,你是咱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36)

        如果有个大蛋糕, 刘宇佳这一组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6)

        如果女生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15)

        如果全班来平均分这块,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36)

        想: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越少)

        6、大家还想认识那些分数?你能自己举个分数的例子吗?

        师:这样说下去,说得完吗?

        生:对了,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感受数学文化

        1、分数发展史的介绍

        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真了不起。其实我们国家是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呢!

        刚刚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那现在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呢?

        五、巩固练习

        1、同学们真了不起,对分数有了这么多了解,那你们来看看这些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吗。(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看图估一估,阴影部分大约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验证)

        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你发现了什么?

        3、 玲玲和丁丁在争论不休,看看为什么?

        把一根火腿肠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这根火腿肠的二分之一?

        4、出示课件:形状不一样、大小看不出来的三角形,还是平均分吗?

        思考题::我们班第一组有6个同学,把他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人?

        六、总结收获

        这节课即将结束,能谈谈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二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篇三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新课 标 第 一 网

        [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认识二分之一

        (1) 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 :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 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是通过“折一折”了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从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与常规,思维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三)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 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哪个最小?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四)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几分之一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习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 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习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9——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并学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让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和普通记时法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记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仇老师特别希望我们三(3)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介绍作息时间。

        2,出示作息时间表:挑一节你最喜欢上的节课,说说它的开始时间。

        师:我们把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的方法叫做记时法(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引出24时记时法

        1,出示十运会开幕式场景

        师: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开幕式有许多精彩比赛等着我们呢!仇老师向同学们推荐明天的比赛。

        2,出示10月15日十运会的比赛时间表。

        十运会10月15日赛程

        比赛时间比赛内容

        09:00男子羽毛球单打,双打,附加赛决赛(3—8名)

        09:30女子跆拳道67千克级预赛

        10:00网球男子单打第二轮

        13:00女子曲棍球小组赛

        14:00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一,二轮比赛

        15:00马术盛装舞步决赛

        16:30棒球分组循环

        18:00男子手球B组小组赛

        19:00乒乓球男子单打第一,二轮比赛

        19:30体操第三种比赛女子跳马,高低杠决赛

        (1)挑一个你特别喜欢的比赛,说说几时开始比赛,小组内交流,教师板书。

        (2)你能把黑板上的记时法分类吗你能为这两种记时法取个名字吗

        教师板书: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板书课题)

        (3)举例: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24时记时法的

        (4)出示记时法的:

        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例子,它们分别用了什么记时法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学习24时记时法:

        1,创设情境,分析问题

        出示春晚倒记时场景

        师:记时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出示春晚倒计时录象)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的

        板书:晚上12:00(凌晨0:00)

        师:晚上12时也称凌晨0时,它们是同一时刻。晚上12时表示旧的一天的结束,凌晨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2)那么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再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凌晨0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电脑演示:凌晨0时,中午12时,晚上12时,出示彩条)

        2,演示24时记时法

        (1)师:一天有24小时,24时记时法是从0时到24时,尤其在在交通,邮电,广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晚上12时,也就是凌晨0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是0时。此时我们在干什么(3)演示:下面老师的时针在不停的走,当它停下来的时候你能迅速的从图上找到一幅贴在相应的时刻。

        时针分别指着早上6时,早上8时,中午12时,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7时等。

        提问:此时一般在干什么,此时是什么时间并用彩条出示。

        (4)0和24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深夜12时,夜深人静,一天就这样悄悄地过去了。24时也就是几时。(课件演示)

        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深夜

        0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3,讨论联系:

        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发现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

(三)运用记时法解决问题

        1,找呀找朋友(音乐:朋友)

        六幅,24时(0时,晚上12时,凌晨0时),22时(晚上10时)等卡片。

        2,小小提醒员:

        (1)刚才有同学说喜欢看110米栏,那你们一定知道刘翔吧。下面是刘翔某一天的日程安排,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提醒他!

        上午7:00起床9:00锻炼11:30吃中饭

        下午1:00观看比赛15:30训练晚上9:00睡觉

        3,小小播音员:

        播报:某校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

        上午7时30分学校新气象

        中午12时儿童歌曲欣赏

        下午1时健康教育

        下午4时科学家的故事

        先用普通记时法播报,再用24时记时法播报。你喜欢那一种记时法

        4,小小讲解员:10月15日上午8:00仇老师准备坐朋友的卡车到南京看十运会,19:00到百货商店逛逛,晚上11时在新街口坐公交到水西门。仇老师那些事能办成,请你结合说说。

        5,小我辑员:

        学校的XX电视台招聘小我辑员,请你利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下面的四个栏目:

        故事大王(20分钟)校园新闻(10分钟)体育活动(30分钟)英语会话(15分钟)

        出示作息时间表

        小组先讨论安排什么栏目。

        完成表格。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尤其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69根小棒(其中6个整捆,每捆10根,9根单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说得数,最后一组说说是怎样想的.)

        84 355 402

        93 246 5006

        2.填空:

        80里有( )个十,400里有( )个百.

        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动画口算除法(导入)(农村学校可口述情境):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2.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口述列式并板书:

        603、 602、606 、604(说明:604以后再学)

        设问:以上各题结果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出示课题)

        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 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①计算603=20可能有以下算法:

        想法一: 3= =20

        想法二: 203=60 所以 603=20

        想法三: 20+20+20=60 所以 603=20

        (以上题目汇报时,先后顺序不定.突出算法多样化.)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 3= , 就是20.(教师用红笔标出,指名学生说几遍.)

        (3)学生试算 602、 606,订正得数.

        (4)引导学生初步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 6个十,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就是20.同样口算60除以2因为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所以602=30;口算60除以6因为6个十除以6得1个十,所以606=10.

        (5)初步练习:804= 903= 802= (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6)教学读法:603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以读作:3除60.

        (7)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谁能用两种方法读出算式.

        (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教师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8)提高练习:第30页的做一做.

        402,让学生先用两种读法读出算式,再说一说口算方法.

        5005、80002,让学生快速写出得数,并说一说哪种方法最简便.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口算.

        2.教学例2.

        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让学生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让学生实际分一分,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先分的什么?(整捆的)每份分得几捆?(2捆)再分什么?(单根的)把单根的分成了几份?(3份)每份分得几根?(3根)分完后每份共有多少根(23根)

        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6个十和9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 3= );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 + =23)就是所求的结果.结合讲解,可以把分小棒的过程做简单注释,然后列式计算.

        在讲完之后,可再让两名同学把分小棒的过程叙述一遍.注意在教师引导下叙述,不必对学生的表达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小组汇报

        问: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计算时应怎样想?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进行小结.

        693=23 想: 3=

        3=

        + =23

        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82= 363= 555=

        可直接让学生写在书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每道题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

        72除以9_________ 4除48__________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303 402 804

        393 482 844

        独立完成,观察每组上下两题寻找联系和区别.集体订正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此作简单的讨论.

        问:你有更快的方法口算吗?

        明确:如303和393.算303只要算十位上33,然后在个位上添一个0就可以了;而393,要先算十位上的33=1,1写在商的十位上,再算个位上的93,3写在商的个位上,结果得13.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本节课内容,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六、作业:

        1. 602 5005 60003

        822 963 777

        2.(1)82除以2得多少? (2)3除900得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师出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16页的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衬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师:怎么列式?

        生1:21.45÷15。

        师:我们会计算2145÷15,那么21.45÷15怎么算出它的结果呢?先独立思考,试做一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吧!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向全班同学汇报:

        组1:我们组是把21.45米化成2145厘米,算式就改写成2145÷15,变成了整数除法,结果是143厘米,再把143厘米化成1.43米。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组2:我们小组认为,因为2145÷15=143,现在被除数是21.45,也就是缩小了100倍,而除数不变,那么商也缩小了100倍,所以商也应缩小100倍,正确的结果是1.43。

        组3:我们小组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接着把做的竖式放在展示台上展示。

        师:各小组都想出了办法,把21.45÷15的结果算出来了。现在老师要提一个问题: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更好?今后都能使用。小组继续讨论。

        组4:组3想的办法更好,没有局限性,碰到类似的算式都可以用这样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齐答:同意。)

        师:好,那么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哪位同学要提出什么问题?

        生2:商的小数点是怎么来的?

        生3:商的小数点是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2: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4:因为商的最高位在个位上,而小数点应该在个位的后面,所以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5:如果商的小数点不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商就不是1.43,商不是1.43,那么验算的话,商和除数相乘就得不到被除数。

        生6: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还余下6,这时要跟被除数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一起除以15,合起来的.数是64个十分之一,所以得到的商是4个十分之一,那么4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商的小数点自然就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说的太精彩了!(学生自发地给以掌声鼓励)

        师:现在请同学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

反思:

        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出示例题后,就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有利于方法的掌握和法则的总结。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听取到别人的意见得到一些启发,也能给别人以提示,最后能在小组内达成一致意见。

        2、小组汇报,增加见识。因为在一个小组里形成了一种意见的定势,而通过小组汇报,班级里就会出现不同的见解、思路和方法。这样,让同学大开了眼界,知道解决一个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方案。最后还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案更具代表性和科学性。这样,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开阔性不仅得到了培养,而且,学生对“最优化”的意识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和巩固。

        3、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与疑。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急于回答,马上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大胆、充分地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给学生以极大的信心。结果,学生果不负教师的期望,一一做了回答。并说得十分精彩。

        4、教师是红娘,不是第三者。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个片段里能听到学生的追问。并且,其他学生,不等教师开口就情不自禁地回答起来。这样的情景是老师最喜欢看到的。出现这样的情景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分不开的。

        5、变替蝶破茧,为咬茧自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索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总是在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可以说,学生参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越主动充分,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刻、丰富,这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就提供了“动力源”,真正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整个片段教学下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情绪很饱满,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也感觉到有遗憾的地方,致使有的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比如:教师没有进一步引导、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组1:我们组是把21.45米化成2145厘米,结果算式就写成了2145÷15,结果是143厘米,再把143厘米化成1.43米。”这个方案的不足;当组2说出:我们小组认为,因为2145÷15=143,现在被除数是21.45,也就是缩小了100倍,而除数不变,那么商也缩小了100倍,所以商应缩小100倍,得到1.43。”这个方案时,没有让组2的同学充分说出这样做的道理或理由。其实,这个方案就是把被除数看作整数,根据整数除以整数的方法算出商,然后再根据被除数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也缩小多少倍的规律得到商是1.43。实际上也就是要在商143里点上小数点,追问学生商的小数点该点在哪?这样做了话的话就能和组3同学的方案整合到一起了。可惜,当时老师没有按上面的做法去做。

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的知识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概念是一次扩展,也是学生认知上的一次飞跃。在意义上和读写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很困难,因此,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练习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初步的逻辑能力。

        3、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纸片,水彩笔。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听音乐“八月十五月儿圆”

        师:刚才大家听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节日?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家都要吃什么?(月饼)那你们有没有与亲人或朋友分享过月饼呢?(有)现在老师要大家再来分一分月饼。

        2、 感受平均分

        师: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4个圆代替月饼,指名上前边分边讲边写:“要平均分,○○|○○算式4÷2=2(个)。)

        师:板书 “平均分”。

        师:现在这里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这又怎么分呢?(生:半个)

        想想: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2个,就能用一个“2”来表示,那这“半个”能用这样的数表示吗?(不能)那改用怎样的数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找到“半个”用什么数表示及这个数是含义。

        1, 请同学们打开书90页,自己学习。

        2, 师出示自学要求:

        要知道“半个”能用怎样的一个数来表示?

        要知道“这个数”是怎么写,怎么读?

        要知道“这个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分别叫什么?

        要知道“这个数”表示什么意义?

        (让学生齐读问题后再自主学习。)

        3、 若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再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上问题。

        4、 小组选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汇报完毕时,请其他小组代表来评价,要求表述完整。

        5、 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二)自己动手折一折,感受“几分之一”的产生。

        过渡:大家都知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如果让你们用一个图形来分一分会吗?

        1、 师:给出两张图形,请2名学生上前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或3份,求每份是这个图形多少呢?(让2名学生上前分一分、折一折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然后,再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 展示作品: 1/4 1/3

        3、 学生齐读分数: 1/2 、 1/4 、 1/3

        师:分数就只有他们吗?(不,还有很多)你们还能说出哪些不同的分数呢?(1/5 、 1/6 、 1/7、…)

        小结: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学会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了,真不错!

        三、合作探究、反馈交流

        过渡:同学们,现在老师想让你们利用自己准备的纸片,根据你们说的分数来折一折,涂一涂,并写上分数,好吗?

        1、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看谁创作的分数与别人的不一样。

        2、师巡视,适当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相互说说自己折的是一个什么分数,是怎么折的?并完整的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

        4,展示作品,指名上前展示,并说出该分数的意义。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练习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91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做?

        3、师出示判断题:

        ①、判断下面分数所表示的阴影部分是否正确。(图略)

        ②、拓展题:兰兰买一本书用了10元,小明买一本书用了5元,问小明用的钱是不是兰兰用钱的1/2呢?请说明理由。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含义: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像这样:1/2 、1/3、1/4 、1/5 、 1/6 、1/7、…就是分数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三年级# 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数学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教案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发展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

        游戏:大渔网、黄河长江、绕物接力

        学习步骤:

        一、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大渔网游戏。

        3、提出柔韧练习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口令进行二路纵队行进走。

        3、分成两大组进行游戏,体验很多人一起合作游戏的方法。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柔韧练习,充分活动各关节。

        组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二、黄河长江练反应

        教师活动:

        1、讲解分组要求(找一个速度和自己相近的伙伴、找到自己所站的位置)组织学生分组。

        2、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指定各组的名称。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4、向学生阐述这个游戏的作用。

        学生活动:

        1、仔细听好分组要求,自主选择伙伴,找到位置站好。

        2、明确游戏规则、明确自己一队的代号。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快速起动。

        4、认真了解这个游戏对短跑的作用。

        组织:二列横队

        ************

        ************

        三、绕物接力练奔跑

        教师活动:

        1、启发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尝试游戏。

        3、启发学生合理安排小组力量,组织学生比赛。

        学生活动:

        1、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

        2、按次序尝试游戏,体验轻松自然的快跑。

        3、合理地安排好每个队员的比赛次序,努力争取比赛胜利。

        组织:

        场地器材:校园、操场

        课后小结:

        1、在做游戏大鱼网的时候,同学们能够在一起很好的练习,以前的那种别扭的表现有所改善。同时又大组游戏过度到小组游戏同学们能更好的了解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在游戏黄河长江的练习中同学们的反映速度有所提高。

        3、在做接力练习时同学们的团结精神是赢得胜利的关键。同学们自己认真的表现自己的奔跑能力。

        2.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教案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目标: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按顺序使用同一场地。?发展学生的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跑走交替、游戏

        学习步骤:

        一、积极游戏,巩固集队

        1、组织学生集队和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快快集合。

        3、组织学生复习广播操。

        学生活动:

        1、按要求进行快速地集队,并听老师的口令复习看齐、报数。

        2、按要求进行自主活动和游戏快快集合的互动。

        3、认真听口令复习广播操,改进第四节的动作。

        组?织:自由分散、五列横队

        *?*?*?*?*?*?*?*

        *?*?*?*?*?*?*?*

        *?*?*?*?*?*?*?*

        *?*?*?*?*?*?*?*?

        *?*?*?*?*?*?*?*?

        二、跑走交替,学会交往

        教师活动:

        1、带领学生进行跑走交替、柔韧练习。

        2、和学生一起领会跑走交替的要求。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跑走替。

        学生活动:

        1、跟随老师进行按图形进行跑走交替,体验自然放松的慢跑。

        2、了解分组进行跑走交替的要求,知道如何来按顺序使用同一场地进行练习。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跑走交替。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柔韧放松。

        组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短绳

        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没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1)题应选择估算。因为不需要求出准确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结果就可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

       200×2=400;

       第(3)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二、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70×3?12×3?120×4?3×6+5

       200×4?600×8?21×4?320×3?4×8+7

       500×2?1000×7?32×2?1100×68×8+6

       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

       98×4?79×3?102×5?287×6

       53×6?212×4?319×7?72×8

       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

       213×3?89×7?28×4?507×5

       213×6?354×4?146×9?470×3

       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三、课堂作业。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华山旅游,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60元,有2位老师,9名学生,买票一共要用多少钱?

        5.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例1、例2

        三维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教案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4篇

        数学是审美的,那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数学是一面多棱镜,折射着功利、科学、审美的缤纷色彩。每个三年级数学教师都要知道如何写三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6。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的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 说出路线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

        认识: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技能:通过观察、测量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互助的情感。

        设计说明: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课的设计试图改变以往那种先扶后放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从拼摆拉伸的过程中主动的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再通过长方形纸片的验证,使学生的思维深化,认识提高,也使得学习更有乐趣。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软硬件一套,视频展示台,钉子板,各种长度小棒若干,七巧板;

        学具:四种长度小棒若干,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火柴一盒

        七巧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展现原型、建立表象

        1、多媒体演示(机器人):你能说出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吗?(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日常生活,我们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的?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样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些什么特征?秘密等待小朋友们去发掘。

        1、摆一摆,让学生试着各种长度不一的小棒组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思考:组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需要注意些什么?(同桌适当讨论)

        3、选择长方形的边要注意什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穿插介绍对边的概念:指着图说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两条边叫做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左边和右边的这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4、除了边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你觉得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正方形呢?

        三、讨论问题,验证结果

        1、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得到了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一些猜想,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需要进行验证。(拿出准备好的纸片)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各有些什么特点?(长方形对边相等)你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吗?把你们的方法写下来,同组的同学试一试。(完成实验报告1)(①将纸对折②用尺量一量)

        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展示并说明自己的方法。(视频展示台)总结介绍长、宽以及边长的概念。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有些什么特点?(四个角都是直角)能想出方法验证吗?(①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②用折叠的方法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发现完全重合。)

        四、归纳总结,知识整理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师媒体整理知识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五、拓展迁移、发挥想象

        1.图形娃娃找家: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通过本组练习,促进学生摒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非本质特征,加深地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2.围一围。学生在钉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通过学生对过程的表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特征的理解)

        3.我当小医生

        (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4.用十二根火柴棒,你能拼成长方形吗?怎样拼。

        5.七巧板(机动):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以四人为一小组,分别使用教辅插件中的七巧板拼正方形和长方形,比一比哪组同学拼的快?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案》。◆分享好文◆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范文模板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可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通过具体情境学习几分之一,培养学生建立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几分之一。

       难 点:几分之一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两瓶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

       师:请同学们把计算结果写在本子上,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4÷2=2,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求其中的一份用除法。

       生2:2÷2=1,每人分得1瓶。

       师:像这样,数学上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个,能平均分成两份吗?

       生:能。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这样的一份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整数表示吗?

       生:每人分得一半时,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

       师:你知道用哪个数来表示一半吗?

       生:。

       师: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探究新知

       1.认识。

       (1)初步认识。

       ①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一份就是两份中的一份,也就是这块月饼的(课件出示分数)。谁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月饼的的?

       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月饼的。

       ②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手指着另一半)那这一份呢?(也是)

       小结:看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那么一个月饼里有几个?

       生:两个。

       ③教师以为例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指导如何正确地读,写分数。

       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2)动手探索。

       ①出示一根线绳,问:它的在哪呢,谁能找出来?

       生到讲台上边对折边说出线绳的在什么地方,并说明理由。

       ②判断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能否用来表示,并说明理由。

       师:学生结合学具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结:不管是月饼、线绳还是图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表示整个图形的。

       2.认识。

       (1)引出认识。

       一块月饼两个人分,每人分到这个月饼的,现在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

       生:每个小朋友分到月饼的。

       师: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月饼的的?

       学生指图演示,并进行讲解。

       (2)动手折。

       ①这张正方形纸的是什么样呢?动手折一折,再用彩笔涂上阴影,表示出它的。

       活动要求:

       a.自己动手折出来它的,并用阴影表示。

       b.然后小组讨论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

       ②汇报: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纸的的?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正方形的呢?

       小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3.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和,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能说说吗?

       学生尝试说自己心目中的几分之一。

       (2)动手折几分之一。

       师:从学具袋中找出你喜欢的图形,折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用阴影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最后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其中的一份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①到讲台展示学生折出的不同分数。

       ②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都是几分之一,这只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后还会继续学习。

       4.分数比较大小。

       比较和,和的大小

       师:观察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自己独立说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小,然后全班交流。

       展示作品:

       生1: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比4份中的一份大。所以大于。

       生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和8份,4份中的一份比8份中的一份大。所以大于。

       师:观察这些分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巩固应用

       教材第91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

        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范文模板

        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加减。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在动手操作及说理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计算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主体作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西瓜,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下面各题。

        (1)4/9里面有( )个1/9。

        (2)5/6是5个( )/6。

        (3)7/8里面有7个( )/( )。

        (4)2个1/9是( )。

        2.说说分数的具体含义。 3/5 2/9 4/4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

        师: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哥哥吃了2块,妹妹吃1块。

        你能提出什?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挂图)

        1、学习例1:(1)师: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2)师:哥哥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板书2/8)

        师:妹妹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板书1/8)

        (3)师:看到黑板上的2/8、1/8,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哥哥吃得比妹妹多些;

        生2: 2/8比1/8大;

        生3: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生4:他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5:哥哥比妹妹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4)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好棒呀!你们会解决吗?

        列式: 2/8+1/8和2/8-1/8=的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提出的加法问题开展探究。

        学生操作交流,形象感知,获得正确印象。老师巡视。

        师:这个同学不知道答案到底是3/8还是3/16?怎?办呢?

        (5)交流反馈。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①.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妹妹吃掉1份,就是1/8,合起来是3份,所以是3/8。

        ②.2块是2/8, 1块是1/8,一共是3块,所以是2/8+1/8=3/8。

        (6)老师总结算理,先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后老师引导,是表达清楚、完整。“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板书3/8)

        (7)巩固 3/5+1/5= 4/9+3/9= 2/5+3/5=

        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8)讨论2/8-1/8的结果

        ①.2块是2/8, 1块是1/8,2块比1块多1块,所以是2/8-1/8=1/8

        ②.“2个1/8减1个1/8是1个1/8就是1/8”。(板书1/8)

        ③.4/7- 3/7= 8/9- 6/9= 6/6-5/6=

        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谁能仿照加法说说同分母分数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2、自主学习例2。

        完成课本第99页的填空。

        3、引导归纳分数加减法特征。

        (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进行加减运算。

        (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是分子相加减。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计算,订正时,说一说?幅图的意思和计算过程,最后一个不做。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书上, “1—4/7”的不做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仔细认真,注意检查。

        六、思考题:有几种填法?

        ()/5+()/5=4/5 ()/9-()/9=1/9

        七、课后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3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2/8+1/8= 2/8-1/8=

        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只是分子相加减。

        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范文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二)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难点: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谁来说给我们听听?

        生:…。

        师:猪八戒为这事可后悔了。一天它又找到了一个西瓜。这次它变聪明了,请看,(展示)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几块?

        生:……

        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课件演示)

        师: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数?

        生:……

        师:这些分数里有几个1/8呢?

        生……(师依次出示几个分数卡片)

        二。教学例1、2、3

        1.分西瓜

        师:大家猜猜猪八戒是怎样分西瓜的?

        生:……

        师(出示猪的分法)看看,多贪心的猪八戒啊。师父吃西瓜的1/8,大师哥吃西瓜的1/8,沙师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却吃了西瓜的4/8了。

        2.发现问题

        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师:请小组长拿出纸和笔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3.解决问题

        师:告诉大家你们提出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说明贴出相应的)

        师:谁能列出算式?

        4.计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

        A. 加法

        师:猜猜1/8加1/8等于多少?

        生:……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 减法

        师:4/8减1/8又等于多少呢?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C.1减一个分数

        师:黎老师提个问题,猪八戒吃了一块西瓜后,还剩下多少?

        生:.……

        师:想想怎样计算?

        生:……

        师小结:1减去几分之几,先把1写成与它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用两个分数相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计算:(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

        3.判断:(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错的画×)

        3/8-2/8=1/8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原来这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自然数一样进行加减,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才可以直接相加减。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3、4、5、6、7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数学教案范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同分母分数加减。

        2、 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3/4里有( )个1/4  2/5里有( )个1/5  4/8里有( )个1/8   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1减几分之几是更应仔细。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几教案

       教材分析: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倍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开始,又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对于学习解决问题,掌握简单的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及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上就是运用“求几个几”的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旧知代新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突出感悟“有序思考”“优化过程”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切实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实践,愿意与人合作,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解决问题。而且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初步建立有关倍的含义了。本课时在此基础上学习倍数问题,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有一定的基础,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如何将抽象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转化成“几个几”,需要形象地来理解。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并借助线段图等直观形式,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基于此,本节课充分地借助于形象演示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理解后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用

       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从中渗

       透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流利的语言口述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明确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并会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由于有了前面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作为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对于认识几分之几的认识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知识的正迁移而主动建构的,但是因为这一课 之后马上要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对于单位1和几分之几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课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认 识几分之几,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明确分数各部分名称,而对于像4例题中出现的4/4这样的分数其实就是指整个图形这个含义的理解应该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体验。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着“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将把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方法渗透、融合到本 课的教学过程中:

       二、教法学法:

       1、在积极的“对话”中学习

       正所谓“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与教材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中得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2、在有趣的活动中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等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加深对……的认识,形成表象。

       3、 在数学化的课堂教学中建构

       数学思考不是架空于数学课堂之上的,而要实实在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什么是数学化?简单地说是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研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述。在本节课,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指一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从以上教学方法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预设为“复习导入,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评价交流,总结全课——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四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谁能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数,请同学们在这些分数中,选出一个分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同学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大家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吗?(学生说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4

       1) 拿出正方形纸,这折出他的四分之一,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折的,指出它的四分不之一,你还能在这张纸中找到四分之几呢?请你用彩色笔涂一涂,并在心里想 好是你找到的是四分之几,然后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进行交流”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新知识展开探究,这是本节课的探究起点,也是本节课的探究主线。

       2)通过反馈交流,共同发现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就是2/4,3份是3/4,4份是4/4。

       3) 完成了对分数含义的探究,接下去是对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关系探究。以2/4和1/4为起点,通过图形的帮助,让学生思考2/4和1/4有什么关系,使学 生明白2/4里有2个1/4,2个1/4就是2/4。接下去的3/4和4/4以学生说为主,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四分之几和四分之一比较只是取的份数 不同,同时结合图形强调指出4/4里有4个1/4,就是取了这样的四份,刚好就是1张完整的正方形纸,让学生初步感知分子和分母相同分数可以写成1。

       2、教学例5

       新课程指出数学学习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例5 把 1分米的彩纸条用图来表示画在黑板上,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把1分米长 的彩纸条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份是几分之几再反馈,紧接着再画出其中的3份和7份分别是这条彩纸的几分之几,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在集 体交流时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2)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能从这才纸条中找到10分之几,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取其中的10份是几分之几?就是什么?

       3)小结像3/4、4/4、3/10、7/10也都是分数,它们表示几分之几,并让学生举例创造一个分数,以此来丰富学生对于分数的表象。(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板书)

       4)以3/4为例教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刚才创造的分数中各部分名称。

       3、教学例6

       1)第一组题让学生看看哪个学生涂得多,哪个分数大2)第二组题让学生涂一涂,同桌两人根据自己涂的情况,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集体交流是用什么方法比的。(预设的方法:两张纸放在一起;联系分数的含义比)

       3)引导比较: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在交流对话中得出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

       4) 学生独立操作:同样两张圆,平均分成相同的自己喜欢的份数,要求其中一个每份都涂,另外一个喜欢涂几份就涂几份并写出相应的分数比较大小。在反馈交流中引 导学生发现不管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如果取的份数和分的份数同样多,也就是分母与分子相同,它就表示整个圆,也可以用1表示。

       这里把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和1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再次让学生得到感知,分层突破了本课学习的难点,也为后面学习1减几分之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评价交流,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由于前面学习探究的知识量比较重,在这里进行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引导反思不懂的地方为后面的练习扫清障碍。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做一做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2、变式练习:

       1) 判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得对不对。

       3、提高练习:猜一猜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1/2,2/4,4/8……)这些分数的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吗?为什么?

       4、让学生拿出一堆小棒12根拿出这堆小棒的2/3,再拿出这堆小棒3/4,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呢?让学生动手操作

       5、分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够碰到,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分数。

       在练习的安排中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最后一个问题实现从生活中归纳出数学,又回归到生活中,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好了,今天关于“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