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案_给予是快乐的教案设计板书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给予是快乐的教案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给予是快乐的教案的问题。

1.给予树的反思总结

2.《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

3.四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人教版教案

4.给予的做文,是我帮助别人的,1000字。开头最好用倒叙,要点明中心,结尾也要点明中心,点明道理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_给予是快乐的教案设计板书

给予树的反思总结

        《给予树》这篇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我收集了给予树 反思 总结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予树反思总结篇1

        《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 圣诞节 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在教学中重点理解“给予”,但要理解着一个词语,这个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 经验 的基础上,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相关 句子 ,展现人物间的相互给予。

        如从“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给予;从“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可以看出这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给予等等。最后学生自然初品出“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在解决问题“‘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引导学生对“一直盼望”一词展开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因为小女孩很贫穷,买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为她喜欢。”

        “因为她很孤单,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从而感受小女孩那种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想象“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进而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

        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就能顺理成章地说出“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同时也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当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的心情怎样?我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沉默不语”、“低着头”想象金吉娅此时会想些什么,体验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从而品味“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

        给予树反思总结篇2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将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 故事 。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快乐学习意识: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在这节课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以“给予”为主线,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通过一个问题: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去统领全文。主线明了了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了。

        其次是在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导向上,把评价语言与课文内容及生字词结合起来,在老师的激励下,课堂上小手如林,学生也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

        二、 文章 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

        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给予树反思总结篇3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 方法 。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给予树的反思总结相关文章:

        ★ 给予树反思总结

        ★ 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

        ★ 给予树教学反思

        ★ 给予树课后反思

        ★ 给予树教学反思案例

        ★ 语文给予树教学反思

        ★ 《给予树》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怎么写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的工作总结模板

        ★ 五年级地球的新生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

       这里有所有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数学教案下载,还有高考试卷下载,你可以去看看。

       /s/blog_5a6d69470100bmnd.html

四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人教版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1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3、 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u,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教师示 范本一本

        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 范本提问式导入主题

        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具体要求

        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

        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伸

        继续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 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教师示范本一本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本提问式导入主题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具体要求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1.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伸继续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4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u,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达标测试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组练习,让学生任选一题完成,结果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会直接的从第二题开始解答,导致教学有些被动。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让学生思考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意见出现分歧,开始争论,自发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最后的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并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5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能用简笔画表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将其做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故事磁带,录音机。

        2.幼儿在课外画过鱼、鸭子、鹅、乌龟、青蛙等,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3.绘画纸若干、彩笔、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录音,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为画连环画做准备。

        2.根据需要设计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最后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

        3.师:如果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角色和内容一幅幅画出来,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

        教师出示一本连环画,让幼儿欣赏。

        小结: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制作连环画。

        a.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幼儿讨论《小蝌蚪找妈妈》有几个情节。

        第一幅应该表现什么?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幅呢?

        小结:第一幅表现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

        第二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

        第三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鱼妈妈。

        第四幅是小蝌蚪遇见了乌龟妈妈。

        第五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鹅妈妈。

        第六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青蛙妈妈。

        b.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c.装饰封面。把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了。

        d装订。

        3.商议分工,合作进行连环画制作。

        a引导幼儿商议分工,每六人一组,自己商议谁画第一幅,谁画第二幅,谁画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

        b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对幼儿提出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c装订成册。

        三、结束部分:

        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绘画成连环画,装订成册,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春天的自然角里养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是孩子们常见的小动物,这贴近幼儿生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所以选择这个故事进行连环画的制作比较适合大班年龄的孩子。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在制作连环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讨论热烈,能根据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分工合作。但在活动中,有5名幼儿年龄较小在绘画上还有所欠缺,在今后有待加强。还有就是如果每个幼儿能独立完成一本连环画制作会更好,孩子会更有成功感。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美术教案7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给予的做文,是我帮助别人的,1000字。开头最好用倒叙,要点明中心,结尾也要点明中心,点明道理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原创] ,共79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为使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我在假期里借阅了第七册语文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4人。根据上学年抽考的情况来看,全班参考10人,均分67分,及格8人,及格率80%,优生5人,优生率50%。

       二、教材理解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按专题编组。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本册教材改变以往几期将每课词语列在书后,而是将每篇课文的词语列在每组课文后为“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2、教材重难点

        ①重点学习18篇精读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重视朗朗训练、默读训练。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②学会写书信。

        ③积累语文园地和精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三、教学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

        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本册的2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四、教学策略:

        1、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本计划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干事创业、放开手脚抓质量为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而努力奋斗。

        6、给学生推荐读课外书《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8.25—8.29 1 观潮

       2 9.1—9.5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 火烧云

       3 9.8—9.12 语文园地一 5 古诗两首

       4 9.15—9.19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5 9.22—9.26 语文园地二 9 巨人的花园

       6 9.29—10.3 "国庆"假

       7 10.6-10.10 10 幸福是什么 11 去年的树 12 小木偶的故事

       8 10.13—10.17 语文园地三 13 白鹅

       9 10.20—10.24 14 白公鹅 15 猫 16 母鸡

       10 10.27—10.31 语文园地四 17 长城

       11 11.3-11.7 18 颐和园 19 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12 11.10—11.14 20 古诗两首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3 11.17—11.21 23 卡罗纳 24 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14 11.24—11.28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15 12.1—12.5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16 12.8—12.12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17 12.15—12.19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18 12.22—12.26 期末复习

       19 12.29—08.1.2 期末复习

       20 1.5—1.9 期末考试

       1 观 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3 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

       灿烂的阳光下,油亮的新叶在这暖暖的春意下像缀满一树的绿宝石,地上留下的斑斑驳驳的叶影似乎在随着阳光曼舞翩跹。放学的路上,与几位好友同行,在这暖暖的阳光里尽情享受,不禁感叹这是多么高贵的给予啊!刚转过路口,老远便听见一阵沉郁但却隐含少许伤意的竽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正卖力地吹着一支竹竿,深蓝色的中山装似乎被什么涂抹得愈发黑灰。晶亮的汗水在老汉银白的头发间浸染着,在镌刻着岁月的皱纹间滚动着。老汉身边的轮椅上倚着一个更加苍老的老妪,干瘪的身子骨上盖着一条破烂的毯子。她闭着眼睛,显得憔悴不堪。一只瓷碗,一张木牌就这样静静地默默地倒在地上,在绿叶的荫蔽下。急忙走上前,通过他们身前的木牌,我与好友了解到这是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迫于生计,又因老汉的妻子无钱治病,老汉只得出来给人吹竽,顺便带上老妪,也方便照顾。在笔墨歪斜的字体间,我微微触到了在汩汩流淌的一种情感,我赶忙将手伸进衣袋,想给予他们些什么。

       身边的一位好友迅速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咣当咣当地掷进了那口瓷碗,我的心也随之释然欣悦起来。同行的另一位好友这时竟拍起刚才那位施舍钱财的好友的肩,打趣道:“哟,挺有善心的嘛!”此时,我正欲掏出钱来,不料竟听到那位施舍的好友回答道:“那么可怜的人,我们又不缺这几块钱,还不如丢给他们。”我愣住了,放在口袋里的那只手久久没有掏出来,那已摸得暖热的硬币又被我重新放回口袋。阳光依旧灿灿地照着,我很想看到叶片上闪闪的亮光,但我又不得不注意叶子下方那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在这依然萦绕耳旁的竽声中,在这瓷碗里的一堆纸币或硬币下,我充分发现这是一个多么“高贵”的给予。一种仅限于物质条件的给予,但同时却给予了他人精神上的虐杀。建立在如此自我意识形态上的给与,已成为多少人夸夸其谈的高尚呢?他们已忘却了真正给予的瞬间,忘却了我们隐匿灵魂深处真正给予的出发点。

       忘却自己给予的时候,我们太可悲。记住自己“给予”的时候,我们太可耻。 记住自己失败的时候 儿子脸上受伤,回家后母亲却马上用相机拍下他难看的样子。母亲不是借机讽刺儿子,而是让他明白,世上并不是一切都美好,什么事都一帆风顺。人都会失败,要记住自己失败的时候,以后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拥有前进的动力。

       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糊成一团,打个不停。一次大战后,越国惨败,险些要彻底从地图上被抹去,还好国王勾践愿去吴国当奴隶,换取国家的存在,吴王也同意了。勾践在吴国过着类似于囚犯的生活,睡草堆,干重活。为了让自己永远不忘记战败的耻辱,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一块苦胆,悬在屋里,每天舔一下。时光飞逝,一转眼过了几年,吴王放松了警惕。勾践又抓住吴王生病的机会,装作关心,去尝了吴王的屎。吴王见他这般服从,就放他走了。勾践一回国,大力发展国力。昊王见势不妙,又去打越国,可惜战败了。吴王也想学勾践,保全吴国。勾践岂能放过他,于是昊国从地图上被抹去了。

       相反,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阿斗在国破之后被晋给软禁了。虽说是软禁,但对君王也是VIP级待遇,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一天,晋国的人试探问他还想蜀国吗,这倒霉的败家子居然回答根本忘了蜀国。(这可不是装的!)本来还有的复国希望就这样破灭了,因为扶不起的阿斗记不住自己的失败。记住自己的失败,才能不再犯错误,并为成功努力。

       往事虽不堪回首,但该回首时还得回! 纯洁的心灵 纯洁的心灵,一个真诚的心灵,一个乐千助人的心灵,一个博爱的心灵,它的存在让世界更加美好。镜头一:马路边,一颗真诚的心。

       大雨刚过,天空中乌云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世界显得灰蒙蒙的。我走在路上,路上坑坑洼洼。这时,一辆车驶来,我意识到它将溅起水花打湿我的裤子,但我来不及避开,只能静静地等待厄运的降临。突然,车子减速了,从我身边缓缓驶过。没有溅起一点水。我呆了,往车窗望去,司机也正看着我,露出了真诚的微笑。在这瞬间,一缕阳光冲破了乌云的封锁,世界亮起来了,变得更加美好。我也笑了,天空不再灰暗。

       纯洁的心灵,一颗真诚的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镜头二:小桥上,几颗乐于助人的心。

       天气闷热。在桥的一端,一个人力车夫正吃力地蹬着板车。他汗流浃背,一件背心早巳湿透。他努力着,但车却停滞不前。忽然,他感觉背后一轻,一使力便过了桥。他回头看了看,原来是几个小伙子在后面帮忙。他笑了,真诚地笑,那几个小伙子也笑了。这时一阵风吹过,带走了大地的闷热……纯洁的心灵,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让世界更加美好。

       镜头三:草地上,一颗博爱的心。漫步在春天的草地上,春雨斜织着,轻轻抚摸着我,洗涤着我禁锢了一个冬天的心灵。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飞舞。忽然它落进了蜘蛛网中。它奋力挣扎,却没有丝毫效果。蜘蛛盯着它的猎物,我似乎听到了它的笑声。这时一种奇怪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走上前弄破了网。蝴蝶得救了,它停了下来,张开翅膀,仿佛一朵在春雨中绽放的花朵,生机勃勃,草地也因它而美丽……纯洁的心灵,一颗博爱的心,一颗真诚的心,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它们的存在,让世界更加美好。

       好了,今天关于“给予是快乐的教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给予是快乐的教案”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